讲座整理--2017华师大:佐藤学学习共同体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7日

周彬致辞:

介绍——日本学习院大学是日本的贵族大学,1947年变成私立大学,有丰厚的学养。他们的教育学科是2013年成立的,成立之初就邀请到了佐藤学老师,由此可以想见,这所大学和这门学科充满前景。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希望通过两所学校的往来来提高教育水平。

佐藤学教授是一位在中国不需要介绍的教授。我们很多是通过他的书,钟启泉、沈晓敏教授翻译的书。在教育中有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一个事课堂教学的改革,一个是名师的成长。对于课堂变革,我们已经通过很多著作和报告,听过了佐藤学的很多精彩的观点。今天他力求去解决教育中另外一个核心的问题: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相信他能给我们很多专业的见解,以及他在走访那么多国家学校的基础上一些实际性的建议。我和大家一样,对此充满期待。


学习院大学教育学科主任发言:

日本的教育:两周之前发布教育学科课程改革,十年进行一次改革,有四个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面向社会的教科教学、资质能力的教学、主体型对话型深入型的教育、上午在黄浦区的小学,在课上实现了对话主体深入型的教学。钟启泉的推动才有了这么大的变革。所以我们想说很多东西,带了教育学院的十一位大一的学生来访问。希望和华东师范大学保持交流。


佐藤学:《专家型教师的学习与省察》

(中文打招呼)你好!(鼓掌)

首先我感谢教师教育学院的院长周彬教授给我准备这么好一个会场。感谢沈晓敏教授替我们安排了行程。能够让我在中国这么有名,我还要感谢钟教授,我和钟启泉教授有三十年交情,钟教授翻译了我很多著作。我还要感谢提供会场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四本书:《学校的挑战》  、《教师的挑战》、《学校见闻录》、《教师花传书》。我们有多种层面的交流,有学校之间的交流,有研究者的交流,有教师层面的交流,实践层面的交流。我期待着今后有更好的和平的交流。

我今天的题目是:《专家型教师的学习和省察》。我先讲一下,21世纪的教师需要怎样的教师?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师是教的专家。20世纪的教师是学习的专家。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学习发生最大的变化,过去的教师强调的是一种技能、教师的技巧,现在21世纪的教师不追求这些。学习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设计。为孩子们设计适应孩子们学习的东西。我们要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包括他们的探究,他们的反省,都要去评价。学习的设计与省察(反思)是今后教师的中心工作。这就是作为教师的专家的一个新的定义。第一层意思是老师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者。教师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19世纪、20世纪的教师教育是一种准备的教育。教师教育在19世纪,在大学毕业之前要成为一个能教学的人。这个重要的变化是英国在1971年发布的报告,出了一个改革教师教育的很大的框架。把教师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养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像人一样。第二阶段就是作为教学专家的教育;第三个阶段是导入教育,初任职的教育,第四个是在职教育,成为教师之后的研修。这四个中间,最中心的是什么?是第四个阶段,成为教师之后的学习,教师教育有这么个发展阶段。就是成为教师终身的学习。从未来的在职教师终身学习成长来考虑原来的准备阶段的教育,到底应该怎样?所以教师教育中心是要把教师培养成为学习的专家。这样一种由英国开始的改革,在欧美国家80年代掀起了高潮。可以看三十年之前(85年之后)各国教育学界的论文,最多的是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说,亚洲在这方面落后了。我们在亚洲各国关注这些问题是2001年以后。欧美的教师教育发生什么变化?教师的教育年限延长了,从四年延长到六年,以硕士为标准,但西班牙国家不发硕士证书,但是他们要读七年。也就是说,教师要像培养医生和律师一样,需要很长时间去培养,给教师和律师、医生一样的待遇。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的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地。但是教师教育是非常难的课题。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专家?能不能像医生和律师一样得到社会的承认,能不能像他们一样拥有专业知识,能不能像他们一样拥有专业的定位,这是我们今后的课题。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教师的专业性问题这么复杂?(中文:为什么?)

这里有个复杂的问题。一般人认为,教师这种工作谁都能做,只要喜欢老师都可以教。不是的,像教师这么难的工作是没有的。世界上没有像教师一样难的工作,没有像教师一样需要高水准的知识,没有像教师一样会有那么多和社会发生冲突,没有像教师那样对社会有那么大的贡献。美国有一个学者说:教师的工作就像修理锅一样要敲打的,像社会各种问题的修理工。但是,教师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难的工作。但是我认为教师的问题还有比这更难更重要的问题要思考。1934年,有一个美国学者写过一本书《飞镖》,教学就像一个飞镖一样。不管是政治不好,家庭不好,各种各样的不好,都像飞镖一样返回来,教师要接受所有不好的东西。教师的工作变成非常有力量的工作。正因为这样,教师的工作在社会中,文化中,在解决各种问题中,反省社会中的对抗中得到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的呆成长。21世纪的教师需要新的教育。

Ppt上显示的四点,是oecd的报告,到现在也没有变化。各发达国家都是围绕这四点来开展教育的。

  1. 对知识型社会的适应(思考、探究的教育)

  2. 对多元文化共生社会的适应

  3. 对格察风险社会的适应

  4. 对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适应(市民素质教育、可持续教育)

这四点,从三十年前到现在一直没有变化。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都是150年前留下来的,有黑板、有课桌,一排一排的方式,教室位置、以教师为中心,都是150年留下来的,这种模式今天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为什么呢?1985年,柏林墙倒塌后,全球化、国际化进一步发展。像过去一样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是培养单纯的工人,劳动者、农民的教育。过去和他不一样的教育是培养精英的教育,过去的东京帝国大学,就是培养精英的,这个教室全部是凹字型的,都是小桌子,都是进行协同学习。精英教育是通过协同方法来学习的。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是单纯培养体力劳动者、农民。哈佛大学,26年前呆过,几乎没有大的讲座式教室,全都是活动型的教学,都是小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150年前到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培养农民的。我介绍一下日本的情况:我1951年出生,60年以前,那时候,日本人有一半是当农民的,日本是农民国。现在农民是4%,十年以后,只有2%。法国、美国都只有2%,我们的粮食也充足,但是现在的农民是智力型的农民,是经营者,没有单纯的劳动。我高中毕业,大概是50年前,十人中有八人是体力劳动者,现在只有16%的体力劳动者,十年以后是8%,再过十年是4%。日本没有单纯的体力劳动者了,日本没有做衣服的人了,这是优衣库,中国造的,在日本没有制造衣服的产业了,像松下都不在日本做,都从菲律宾或其他国家进口。很多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说,我要买日本制造的东西,店员说没有日本制造的东西。在日本买的东西,一看是中国制造。劳动市场发生了变化。以后的社会的金字塔倒的,单纯劳动者越来越少,高水平高智商的劳动者越来越多。这种变化,日本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但这个时候,日本的改革失败了,日本那时候没有对过去的教育进行变革,到现在还认为我们的社会是正金字塔形。高中生的比例,92年时,高中毕业是152万人,十年后,2002年,高中毕业生人口变成了15万人,减少了。少了10%的单纯劳动者。发生什么情况?年轻人不去从事这种工作。高中毕业生失业的很多,高中毕业生去工作的话,也只能去做半天的工作。在日本,全日工作和半日工作,收入差距非常大。19岁到29岁的人口中,有44%从事半日工作。高中毕业后,30%的人在3年内不能持续这种工作,大学毕业后,5年内没有持续的工作,年轻人没有未来。日本的经济在走下坡路。中国gdp6%,日本过去十年gdp增长是0%,一般劳动者,工资收入下降2%。19岁到29岁之间,很多女性进入了贫困层,这都是教育的失败。第一件事情日本没有做,我们没有应对新的社会的变化。日本这些方面的失败史非常大的。没有失败的国家是芬兰。它的教育全部转型为21世纪,年轻人没有失业的,它的经济竞争力是世界第一。21世纪,我们的教育必须转型,转型成21世纪的课程,21世纪的学习,21世纪的教师。加拿大、新西兰、北欧国家,澳大利亚、丹麦、荷兰,这些国家在90年代,所有的课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拿大没有一个老师是用黑板的,全部是协同学习,小组学习。这是21世纪学校的特点,同时追求质量和平等。21世纪追求质量的,在中国义务教育发生了量的变化。中国教师有的地方发生质的变化,现在的学习发生质的变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pisa结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分开来的。32个发达国家,教学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教学效率很高,学历很高,量不大教的时间很短,但有质量。发展中国家教学的时间很长,但学历很低,所以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追求量的阶段。从课程变化的角度来说,课程的变化就是从程序型课程转向为项目型课程。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协同学习,学校也变成学习共同体。不止是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

Ppt:“21世纪的学校与作为学习专家的教师

质量与平等的同时追求

从“程序型”(阶段型=习得与巩固)课程(目标  建成 评价)转变味“项目型”(登山型=思考与探究)课程(主题 探究 表现)

协同学习

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那是日本在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学校。Ppt2 这是21世纪的学校,几乎黑板不用,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像这样,四人小组学习,都是以探究为中心。这是十年以前,在中国大陆,我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这是朱晓曼。这是哈尔滨,这是上海。大概十三年之前,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韩国,这是台湾,这本书在台湾是最畅销的书,教师中三人中有一人有这本书。学习共同体在台湾也推广,这是印度尼西亚、越南,把学习共同体作为国家的政策在推行。亚洲各国也在进行很大的变革。(3)

下面,我讲最重要的是课堂研究。课堂研究在日本平时也在做,但是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研究和普通学校做的课堂研究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的教研目的是教学改革,追求能干的教师和有效果。但我们追求的不是教学的改革,我们追求的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权的实现,所有学生没有一个掉队,所有的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的形象也变化了。我们不是追求很会教的教师,我们追求的是深度思考的反思型的教师。对于学习,对于课堂有很深度的思考,他有自己的哲学,有他的建设,他能够不断地学习,进行反思。我们不是追求很能干的教师,而是追求同僚型的教师,就是同事之间互相学习。我们的目的是追求学校的民主,学校必须是民主化的。我们现在的学校,老师的声音很响,我们的学校没有声音很响的老师,好老师都是很安静的老师。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学校一样,需要对话。校长如果一本正经的独白,教师都不听。在教师办公室,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不听,没有人指明发言,谁都不会发言,这不是民主的学校吧。所有的老师,都能自由的发言,成为主人,我们追求的是这样的学校。为此,我们要把独白转变成为对话,为此要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民主主义不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民主主义是相互倾听,这是杜威提出来的。杜威说,民主主义是什么?不是准备好嘴巴,而是准备好耳朵。我们国家最大的不幸,是没有准备好耳朵的人成为国家的领导人物。我们的焦点也不一样。这种传统的学校,焦点在于教材研究、教案和教学技术,关注的是教学的方法。新式的学校,把焦点关注在学习活动和互学关系,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掉队?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哪一个地方成为阻碍?做什么能让他们获得学习,考虑这些问题。教学研究的频度不一样,一般学校开展研讨,一年三次左右,一般都让年轻人来上课,大家关注的是教案、教学计划的制定,让年轻人上课,大家帮他一起备课,说这个好,这个怎么改?年轻人被大家教导,他们的能力越来越低。年轻人被周围的同事教导指点,心情很不好。晚上就去喝酒。我年轻的时候就这样,老一辈就说你加油,好像黑社会入会仪式。年轻教师为什么要让他们成为这样?我们必须改革( p)。我们的做法是,一年30次以上,公开教研,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上公开课。这是日本的学校,这是传统型的高中,大家都在睡觉。学校退学率很高。大家都是没精打采的,他们都在干嘛呢?他们都在抄黑板,是扫描仪。老师上面画横线就划横线,不思考,他们什么也没有学到。还有这种韩国的学校,在首尔拍的,比日本还要厉害。为什么首尔比日本更厉害呢?因为他们的竞争太厉害了,现在已经不是考试竞争很厉害的时代了,但教育还是这样。这种教育制定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这是150年前的教育制度,你们还乘150年前的汽车嘛?你们还使用150年前的洗衣机嘛?但是学校还在使用,谁是受害者?当然是学生。教师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必须改革。

我们对学习做了重新的定义。这是杜威的定义,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世界的旅行。

Ppt:”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定义

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世界的旅行(杜威),是与新的世界、新的他者、新的自己的相遇与对话。

学习非个体活动,而是社会性活动:非自然性过程(能力或技能的形成)而非文化性过程(建构意义和关系):

我将学习定义为:与对象世界(文本)的对话、与他者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之三位一体的对话行实践。根据这个定义,学习便是认知性实践(创造世界)、与人交往的实践(构筑伙伴关系)、存在性实践(塑造自己):

学习=意义和关系的重构

学习是从倾听他者的声音开始。相互倾听关系生成对话性交流,对话性实践为学习做准备。(不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学习就是与新的世界,新的自己的相遇与对话,这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与朋友的对话,与文本世界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绝不是基于知识,是丰富关系丰富意义。学习是意义和关系的重构。这就是学习的定义。为此,什么东西是必须的?就是要有相互倾听的关系,学习从相互倾听开始。倾听他者的声音,相互学习就是要有相互倾听。要创造这样的课堂,安静的课堂,所有人都在投入学习,这是非常厉害的。在大阪的学校,所有人都在学习,nhk有整版报道这个学校,他有57分的成绩提高,大阪有700个学校,原来排到很后面,现在排到前面了。这里学校80%是贫困学校的学生。8年前,我和校长商量改革,校长说学生都不来的,学生家庭非常贫困,没有被子,没有暖气,没有火炉,都感冒了,都在家里睡着。学校改革是从为孩子们收集棉被开始。夏天,孩子们坏肚子,因为没有冰箱,学校为孩子们筹集冰箱,改革从这里开始。学校有36%的学生是特别需要援助的儿童,把这些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还有一个很困难的地方,30%的孩子是不会说日文,从16个国家过来移民的孩子,他们相互学习。他们怎样学习?一年级的学生,两两学习,这是刚从中国过来的孩子,这是日本人,一天都在一起学习,他们用手势交流,女孩子说中文,男孩说日文,用手势交流,非常有意思,但是有意思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是不一样的。他们就是很多的交流,他们非常厉害,能这样学习。从美国来的孩子,男孩是日本的,一年级,这个男孩在问女孩问题,在问汉字,女孩子是不懂汉字的,问他汉字怎么读,不懂,一起查。这个孩子数学不行,两个孩子在教他,还不是一个挑战性问题,但还是不会,休息的时候还在学习。没有一个孩子是落单的,孩子间互相支持。我到这种学校指导,提高学习任务,孩子们都可以去挑战,孩子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投入进去。这是相互倾听的样子(互听关系是互听的 倾听她者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是学习的跳跃台)老师坐着也可以上课,他们相互倾听,这个学生在发言。倾听的孩子在参与,这也是杜威所说的,倾听也是一种参与,交流不一定要说,倾听是一种参与,不是说来说去。这是越南课堂,一年级的学生,所有的孩子都在听他说话,倾听关系。

互听关系的三个功能——

倾听关系是生成学习,相互学习的关系,能形成相互关怀的关系,care是关怀,是相互关心的。能创造民主主义的学习共同体。能创造出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主人公。表现为一种关怀,不是相互教,不是教的关系。而是,我不懂了我去求救,我去问,不是相互教,是相互学。相互倾听的关系就是相互学习的关系。这怎么回事?我不懂了。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Ppt:专家形象的转变

专家的实践=从“科技理性”转向“行动中的省察”,从“技术熟练者”转向“反思性实践者”

21世纪的教师正在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

20世纪的专家特点是科技领先,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工作,医生、内科的医生,用技术去从事医疗工作,专业性非常强。现在新型的专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去思考起寻求更好的方法,有更多的行动,在行动中省察。六年前我生了很严重的病,我能活到现在是一种奇迹,我看了很多医生,我做了各种治疗都失败了,我营养也进不了,我不能吃,像豆腐一样的东西直接输入我的体内。这样的话我也不行,这时候我遇到了很优秀的医生,他看我所有的数据进行判断,我这样的病例,到现在为止只有两例。他给我用了各种技术诊断,我被他救了,我现在好了,我什么都能做,我可以喝酒、吸烟,经得住压力,我变得很健康。仅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干活是不行的,要对复杂的情景进行诊断,要动员各种知识来进行治疗,好的医生专家学者都是这样,所以说现在的专家是行动中的省察,不能像之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为了培养专家型的教师,我们大学专门制定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第一强调的是教师的公共使命。教师要承担怎样的公共使命呢?第二我们强调学术教养和教职教养,第三,学校和教师的社会文化情境,以启发……第四,对教师进行反思型的系统研究,……你不能一个人优秀,你必须联合同僚一起优秀。第五,……

ppt: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学习院大学教育学专业实例)

  1. 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公共使命,体悟满足儿童学习需求的教育科学和学习科学。

  2. 以学术教养和教职教养为基础,形成对学科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深度理解。

  3. 认识学校和教堂的社会文化情境,以启发创造和协作的方法开展教育实践。

  4. 对教育实践开展反思型的系统研究,以专家共同体一员的身份,联合同僚,参与学校经营,助力教育质量的提高。

  5. 直面可持续的,多元文化共生的、市民性的教育等现代课题,协同社区的学生家长、市民和其他专家,对学校教育进行创造性革新。

下面我们讲关于教师的成长。

Ppt:从教的专家象学的专家转变

教师的成长=作为匠人的成长与作为专家的成长=两者都必需

1.匠人=技法与矜持(荣耀)=既不是“技术“也不是”技能“=通过模仿和习得达成”型的模仿和创造“通过师徒制学习。

2.专家=知性判断与伦理与自律性=理性与实践的整合=通过探究和经验获得(案例法)

3.专家共同体的重要性=以伙伴关系的构筑以及匠人精神(细心做事)和专业精神(知性和责任)为特质的话语共同体

包括两个方面,一、作为匠人的成长;二、作为专家的成长,两者都非常必要。有种教师很会教,很会掌控班级,这是作为匠人的能力,但他没有专家的能力,也有反过来,很会说理论,很会说知识,很熟悉教材内容,但不会上课,这种教师有专家知识,但没有匠人的技法。两者都需要。匠人有技法,专家有理论。做数学的老师不懂理论是不行的。教数学要懂数学知识,要懂数学,又回教学生,这两方面都是需要的。匠人是技法和矜持,有荣耀感,而不能技能。在日本有很多技能的书,一年读好几本都没有用?为什么呢?技术,你这样做可以达到目的,技能是一种反复训练形成的。比如说,弹琴需要技能,反复训练,但光有这种技能,不会弹琴。还需要另外一种技艺、艺术,这种技艺需要示范。像制造庭院的匠人,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看着父母成为匠人的,是跟着师傅学习的,一边模仿一边做,匠人是通过师徒制成长的,是学习一种技艺,通过模仿形成一种范式。而不是一种技能,专家需要的是理论,对于知识的判断、伦理。

    为了培养专家型的教师,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研究的方式。过去我们进行课堂研究的时候,总是评价别人,给建议,但死我吗的教学研究,而是去讨论,我从这课上学到了什么?不说这课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这里做了一个比较,传统的授业研究和课堂研究的差别,授业研究的范式转变。过去是行为科学教育科学为基础,现在是哲学、学习科学,人文科学为基础。教学理论的范式,是在90年代发生变化。这是我总结的专家的学习,所包含的要素,首先是使命与责任,还有,知识基础、学科知识、教育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能力,省察熟思判断的的能力、自律性、共同体,老师是自由的自律的自主的,要有特色的实践。还有,教师必须创建共同体,要有同伴,这是专家型教师学习的过程。这是课堂研究的循环过程,设计

ppt:通过校内研修形成同僚性

课例研究的目的不是评价,不是建言,而是从课堂事实中相互学习。

以学习中发生的事实为中心。(何处发生了学习?何处学习受阻?围绕所观察的事实进行交流。)

对执教者,不是去建言,而是观察教室里的事实,交流自己从中学到什么。

教师通过协同学习,在校内构筑作为教学专家的同僚性。

最后介绍一个事例。这是新型的学习。滨之乡小学,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师是很优秀的老师,我的理论思想在这个学校完全实现了。一年有200次的公开教学。(公开课《在汽车工业中劳动的人们》)这个学校比其他学校的老师早回家,老师只为学习而在学校呆着,没有很多会议,老师的成长非常快。这是小学五年级的班级,学习的是,三年以前的课,2014年 的课。我来读一下老师的教学设计。教科书上讲汽车工业,但参与生产的劳动者,在教科书里并没有出现,学校里写的是学习汽车生产的过程,参观工厂,了解生产情况。老师认为这样并不一定了解社会,必须要看到劳动者,所以把教学内容结构改为,劳动者……让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一位学生的父亲,泰国的汽车拼命学习,日本的汽车工业搬到了泰国。另一位父亲,我是制造救命用的气囊,但安全性受限于成本的控制。另一位父亲在汽车发动机厂工作的,汽车搬到国外,害怕日本的汽车工业是否衰落。还有一份资料,各国人工费的比较。海外的人工费便宜,所以日本的工业移到海外去。老师让学生阅读上述访谈资料后,形成一个问题,(学习问题的聚焦化)共有的课题(小组学习):国内生产的维护与海外发展,哪个更重要?你的想法是?有一位学生说,海外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海外的人工费和材料费很便宜。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到海外去发展,国内受到伤害。还有一个孩子,日本的政府要推动海外发展,政府考虑的都是对的,我接受。孩子们形成了自己的意见。好多学生都这样来说,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要保护国内的发展,但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推广到海外去。但是突然有这样一个孩子,突然说,我爸的工厂前几天突然倒闭了,社会上的事情都是由钱决定的,我爸的工厂地皮都被人用钱买走了。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很震惊。因为他们不知道有这样的贫困状况。讨论发生了变化。老师提供了资料3、资料4.海外也有这样的工厂,裁员,失业。接下来又开始学习,接下去是挑战性课题(小组学习):日本的工人和海外的工人能否共同拥有幸福?丰田工厂在海外的工厂也要撤离了,能不能海外的工人都能撤离呢,他们开始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所有的孩子都发言了,孩子们讨论的是劳动者的幸福问题,超越了国界的思考,讨论的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在看课的时候非常的震惊。这是我们课后进行的研讨。

有些老师说将采访的材料提供给学生,高田的老师说,我最关注的是班级中学习最困难的学习,他们一直分心,从开始到下课,这两个孩子非常愉快地展开了学习。有一个学生父亲是到泰国去工作的,希望父亲回国的到宠爱,但经常发生冲突,后来网络练习,也正是这样的支撑,得以在这堂课顺利的学习。校长说,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声音,谁都没有否定对方的意见,所有的想法都被包容和承认。

我也做了点评:

“在这个教室中雨多名因学习障碍、多动症、智力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而需要特殊支援的学生。但是我想各位观课的老师可能都未注意到这些。从今天的课上我学习到是:如果组织好以互相倾听为基础的协同学习。设计出挑战性课题,准备好合适的学习材料与文本的话,学生们就可以超越学力及能力的差异而互相学习。实际上正像这堂课所证明的一样,与学力及知识面上的差异相比,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及探究的能力基本上没有突出的差异。正是这种信赖支撑我们的协同学习。因为基于互听关系展开伸展跳跃的协同学习,是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对等地成为主人翁的民主性关系的构建做准备的。

最后再提一句,听说胁坂老师接下来计划邀请所有家长再从“汽车消费者”的角度展开新的课堂实践,我认为这个单元的课是整合了学生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家长学习共同体这三个维度的典型的教学实践。”

    设计、活动、省察、协同是专家学习共同体的基础。设计、活动、省察、协同这些都被不确定所支配。不确定性这一特征孕育出专家的学习共同体。

谢谢 结束

学习 一种是自我反思,为了接近上帝,修行,学习还有另外一层,就是与世界对话。这两个传统是并存的。苏格拉底就是  孔子也讲究的是对话。扩展对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