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构建相互倾听的学习共同体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7日

时间:2017年2月28日下午

地点:世博家园实验小学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陈珍国副院长:

今天参加会议的全国的朋友,都已经意识到,中国的教育已经走到个性化的发展阶段。如何适应这个发展阶段以促进学生课堂品质的提升?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佐藤学先生的学习共同体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浦东这块土地上,陈静静博士领衔的一批自发的内生的改革的力量在成长,这支队伍、这个团队积极地在浦东的土地上,来探索、来推广佐藤学先生的学习共同体。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有致力于学习共同体数十年研究的佐藤学先生。佐藤学招牌的动作大家很熟悉了。今天来到现场的,还有学习院大学的,我们的诹访哲郎先生,以及学习院大学的教授和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今天下午的主题是,《开放课堂  构建相互倾听的学习共同体》。今天下午的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简短的开幕式,接下来是观课、议课和佐藤学教授的指导。时间和地点的安排,手册里都有,在这里就不再和大家做详细的介绍,下面我想请学习院大学教育学科的主任诹访哲郎,给大家做讲座,大家欢迎。

诹访哲郎:

我想说一下日本的教育情况,两周前,教师课程改革的报告,新的课程改革的方向,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面向社会的教科教研,今后的学校教育要面向社会;第二个关键词,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教育,环境问题等,面对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开始;第三个关键词是对话型的主体型的深度学习。但是我们想一想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已经实行了对话型的主体型的深度学习,以这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基础,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学改革。中国和16年前相比不一样了,日本终于开始改革了。到了上海,看了几所小学,每个小学的课都非常出色。学校经历了很多困难,进行了很多改革,日本要继续努力。我的嗓子发炎了,你们听着不舒服,谢谢大家!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陈珍国副院长:

这三个关键词我们都可以在佐藤学的研究中得到印证,浦东发展研究院,对佐藤学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高度关注,浦东新区的校长和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来到了现场。

张院长:

各位老师专家下午好。我们在这儿来讨论学习共同体,来讨论相互倾听的学习共同体,实际上是在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数据时代,学校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教师面临的是什么,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是要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和激励学生持续地学习。

今天,佐藤学教授带领日本学习院大学代表团一行来到上海,感谢佐藤学教授来到上海,来到浦东!相信他的现场研究,课例研究,能够让我们真切地理解他的以课例为研究的课堂和对学校改革的深入思考,我们也要感谢来自于二附中的娄维义博士、夏惠贤教授、褚清源主任、郑朝晖副校长,他们组成了专家论坛,校长论坛,聚焦基于问题研究,探讨学校组织的特征和管理,他们的深情思考和……让我们看到了体现在……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更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这儿没有校长的命令,师训的学分,没有其他功利的想法,我们只为了研究教育,研究课堂。我相信正是有在座你们的精神,我们的浦东教育、上海教育会走得更好!教育的变革是从日常课堂的研究变革开始的,这是最难的硬骨头,我们从日常的教学中来理解什么叫创新,怎么重新来理解课堂,怎么来理解我们学生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非常感谢我们冯校长为首的团队,不断在思考,不断在创造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今天不仅仅要听好这些课,开好这些会,更重要的是做好传播者,使得我们教育的改革真正地来源于我们的学校,来源于我的老师,来源于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论坛,我们的观课议课,围绕教育改革,促进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也是我们教育规划中提出来的。我们学校教育的改革能得到这样的共识,教育原本就是社会风景的一部分,这样的改革正本溯源,它来自于对学生生命的尊重。让我们在一起,从这里出发,走到整个浦东,整个上海,乃至整个中国。

陈院长:

浦东的区域面积占整个上海的四分之一,浦东的教育占整个上海的三分之一,浦东课堂静悄悄地变革。

冯校长:

因为共同的教育理想,来到这里的老师们同行们。昨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龙抬头”,代表着冬眠结束了,万物苏醒,动物们都出来活动了。从这一天过了以后,大家就要忙起来了。佐藤学教授在华师大给我们讲学习共同体的思考,在座的各位同行们也要忙起来了。今天阳光明媚,佐藤学教授一行像春天一样来到世博家园,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表示欢迎,我学一句日语……。

陈院长:

世博家园小学是一个年轻学校,校长是资深的年轻校长。所呈现出的精彩,其实是我们所有参加会议的所共同追求的。今天有很多全国各地的老师,期待着下午以课为载体,以课为经验,共同分享。让我们走进学生的课堂去吧。

佐藤学:

今天通过观课,我发现我们学校学校的神情和姿态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今天一共有四节公开课,第一节课是STEM公开课。我听介绍,这节课刚刚才开始用学习共同体。很感谢陈老师,谢谢你提供了这么精彩的课。虽然我只观察了前半部分的课,但是通过我的观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连带关系已经形成。正是因为这样安定的环境,学生才能持续安静地学习直至下课,我个人认为STEM课上进行这样的课是非常有意义的。

两节三年级的课,一节五年级的课。这三个教室也同样带给我非常深的感动。开课老师非常认真地研究教材。特别是小组学习时学生的活动非常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共同学习的关系。每当我看到中国学生这样的表情时,我每次都会深深地感动。特别是我发现,这四节公开课,每一位老师,语音语调都是非常轻柔的、润泽的方式。这种安静的利于学生思考的润泽的方式才能有利于学习。我常说,中国的学校太过于嘈杂,过分得喧闹,有时还使用麦克风,其实,能让学生进入深入地探究性学习的教室,都是非常安静的教室。我突然回忆起三十年前,大概在我三十岁时,我曾经看过美国欧洲的课,我走访了很多以杜威的民主精神为蓝本的先进的学校,我至今还记得我到那些学校的时候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那些十分安静的润泽的学校,学校的身体语言都是柔软的。每个人都能安心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与此同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能挑战自己的极限。我意识到,能够安静的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室才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那个时候我这样想到,原来欧洲和美国,学校是仅次于教堂的安静的地方。我又想到,中国古典的书院,受儒家的影响,欧洲的修道院,这也是中世纪学习的中心,这里实行的也是学习共同体,无论是书院还是修道院,这些原来的传统的学习共同体,也是比较安静的场所。大家都知道伊万伊里奇,曾经提出“人生的大学,是喃喃自语结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也是轻声细语联结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每天都安静地读着他们的教义的。为什么我会提到中世纪的修道院和传统的学院呢。因为我公开课的时候,我看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润泽的安静的教室,我深深为我们学校取得的成绩而感动。

日本的学习共同体的领航学校是滨之乡小学,那个学校也有一大特点,就是学校是非常安静的,20年前,受到了日本各大媒体的报道,现在每天都有来自全国的日本的老师来拜访,有近10万余人去滨之乡小学参观。我想起日本的老师第一次参加滨之乡小学观课的场景,很多老师是坐在地上,为什么是这样的姿势?是因为平时上课的时候,肩膀上聚集着很多力量,但到了滨之乡小学立刻被润泽的学校所感染,身体柔软,马上被感动了,甚至流泪了。我问为什么流泪,因为我感动于滨之乡小学的这种学习姿态,感动于这样的氛围,感动于滨之乡小学可以集中学习的成果。所以说,滨之乡小学当时带来的影响力是非常的,今天世博家园的公开课,也让我看到了媲美滨之乡小学的静悄悄的宁静的学习氛围。  今天通过观课,我感到了学生的身上是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快速的,学生成长完全超越了老师成长速度。这样能够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相互倾听之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支撑学习,进而实现能够追求教学本质的探究性学习,特别是老师在讲到学科的本质的时候,学生的成长非常快速。这样的学生其实是能促进教师的成长的,这些学生的神情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将支撑教师的进一步的成长,我个人常说学习共同体真正的力量在于学生身上,是学生的学习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成长。今天通过观课,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通过学习完全有这样强有力的一股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在促进我们学校的教师在不断地成长和学习,很感谢今天四位老师提供给我们这么精彩的公开课,希望在坐的各位老师能像我一样,通过拍手来致敬这四位老师。

今天的时间非常有限,我想和大家稍微讲一下学习共同体的一些小细节。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高质量的协同学习应该如何去设计》关键词有三个,首先是高质,第二个词是协同、合同,第三个是设计。我个人认为在未来三十年间,世界各国都会以这三个关键词为目标来挑战自己的学习和挑战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的学习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协同合作,能够为学生设计出好的课题,这些能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但是虽然说词很简单,但做起来是很难的。比如说高质量的学习,到底是什么样的学习呢?答案是非常困难,复杂的。如果光从数量的方式看,那我们可以用量化的方式,但是我们现在说的不是量,而是质,那质量怎么样来测量,所以说高质量的学习需要体现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愿景、和老师个人的教育哲学。才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所有的老师如果没有自己对于高质量学习的理解,是无法为学生提供好的真正的课堂的。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课堂呢?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有明确的教育愿景,必须在心里有什么样的课,数学课,什么样的课是高质量的课?自己要对不同学科,先有一个想象的愿景。当然,我个人也有自己高质量课堂的愿景,过一会儿我再和大家来讲我的愿景。

第二个关键词:协同合作。我们知道,通过课改,合作学习、协同学习,各种各样的名词不断涌现,但我们学校很多的合作学习并没有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什么呢,真正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小组的方式出现就可以了。我们要知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者这种形式?而是要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不断地问自己,我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怎样高质量的学习?我曾经担任墨西哥教育省的顾问,21世纪初的时候,学习共同体最开始的时候,海外学校是在墨西哥,一开始墨西哥有三所领航学校。墨西哥是世界上展开小组学习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我们看一下PISA测试成绩,我们会发现,墨西哥虽然展开了小组学习,但成绩是最下位的,大家怎么想?美国很早就开始了合作学习了,美国是这样的,其结果反导致了学习成绩的差异,为什么墨西哥、美国的合作学习出现了失败呢?他的错误原因在哪里?我经过自己研究发现,墨西哥原来的小组学习学的是苏联模式,六人为小组。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也曾经进行合作学习,是六人小组,中国当年也有这样的经验,小组学习六个人的话很难成功。因为六个人在一起,学生互相说,很难形成合作学习,很难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小组学习是个形式,我们要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相互倾听的关系。在相互说之间,你是很难发现真正的学习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简而言之,互相说是学生在表达已经明白的事情,但互相学,真的是学生交流已经明白的事情吗?我个人不这么认为,学习其实是对不明白的事情进行探究。所以对明白的不要再让学生互相说,去表达了。学习共同体是构建相互倾听的关系,让学生动起来,这个地方你怎么做?这个地方你是怎么想的?这个地方我不明白?同时,在小组学习中,也要让小组成员对新事物的学习,对不明白事物的探究。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学习和美国、墨西哥都是不一样的,而是构建在学生之间小声的喃喃自语,学生之间对于不明白的相互意见交流,相互倾听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学校的虽然是合作学习,但教室是静悄悄的。相互学习的关系六个人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六个人会很自然地形成小组长,会把所有的意见总结在一起,但是,学习是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学习的上下级关系是不利于学习的,在学习中,不是理解的相同,反而追求的是理解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见解交流,学生之间才能得到学习。但是一年级的学生,成对学习,两个人一组,所有的人都会参与进来,根据班级规模,如果人数太多的话,三个人也是可以的。但是三年级以上尽可能是四人一小组,三个人也可以,五个人是肯定不行的,我为什么不推荐五人一小组?请老师们观察一下,五个人在一起,一定有一名学生,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被排除在小组之外的。有的时候不能完全实现正好的四人小组,这个时候,可以三个人一小组,这样来平衡这个关系。为什么比起三个人,四个人正好?我的理由在哪里?如果三个人的话,他们的讨论会一直进行下去,讨论很难停止。四个人,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想法进行分散,所有四人小组学习是非常动态的。既可以四人形成一个团体,又可以个人展开学习。所以说,探究性学习展开时,最好四个人小组展开,  。今天我听了公开课有这样的感触,希望每个老师尝试一下,你会发现根据小组配套的不同,学习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刚才我们提到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没有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反而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也是出版了相关的跟学习共同体相关的合作学习各种各样的书籍,也有相关的提法,但是他们的共同的特征是相互教的关系,不是相互学的关系。我们根据他们的小组数据做研究,会发现他们的小组学习时常会学习好的学生教学困生。而我的学习共同体所提出的协同学习,是不要小组之间有相互教的关系,而是体现出相互学的关系。我常常跟老师说,你们千万不要说,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而是换一种说法,要让不会的学生去问会的学生,这儿为什么?怎么说?让学困生自己问问题。本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学习好的学生会教学习不好的学生,一定会问,你明白了吗。不会的学生会说嗯,那么真正地明白了吗,可是我并不这么想。我们可以说,相互教的关系,不能保证学困生学会学习。但是像我提出的学习共同体,让不懂的学生主动去问,他会说,这儿我不明白,已经学会的学生会说,你哪儿不明白。学困生会慢慢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学习好的学生慢慢了解自己的不明白,在讲解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地真正地实现自己对这个课的理解。除此之外,相互教的关系,还有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没有任何更好的成长机会,只是为学困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而已,对自身没有任何成长。特别是那种不会的学生如果形成相互教的关系后,自己会变得非常辛苦,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学生看起来会了,给不会的学生讲解,在讲解的过程又需要整理自己思维的,又能成长,所以相互教的关系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而相互学的关系,既能保证学优生的学习权利,又能保证学困生的学习权利。相互教还有一个问题,不会的学生会形成习惯,等着别人告诉他答案。让学优生去教他答案,自己不会主动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困生是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所以说要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权利,我们要相互倾听,让不会的学生去问会的学生的关系,这种相互教的关系,是具有讽刺意义的关系,你会发现,越不会的学生,越容易一个人独立出来,想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请大家观察学困生,常常观察周围,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相互教的方式。一定要构建相互学的关系,让不会的学生问会的学生,所以说合作学习、协同学习有非常多的形式,但是每个形式,我个人认为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前提,我们所提出的是相互学习的关系。

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考验老师的设计课题的能力。学习课题如何设计?设计学习和我们自己做教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中国老师写教案的能力是一流的,教学计划写得非常完美的。老师们对学生提问的设计是很详尽的,但研究会发现,缺少学生学习的设计?如何做?如果我们光按着教案来推进课堂,学生无法成长,学习无法实现的。接下来,讲一下,该如何设计学习?大家被照片中的学习状态所把动的,这是我去年三月份去访问林校长的照片,看到学习情景我个人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天有全国各地来自1500人参观,大家都被震撼到了,大家被学生的学习所吸引。每个人都带着满足的表情离开了。我个人也被感动到了,这些照片中的学生只是一年级而已。追求的是相互学,相互倾听的关系,从他们的身体语言就可以看出他们相互倾听的关系。这些学生倾听的关系比恋人之间关系还要亲密了,我的心完全被学生的学习神态融化了。能给这样的学生授课真的是万分幸福啊。挑战会越来多,通过参观林校长的课,我学到了另外一件事情,我深刻地感受到,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是无上的幸福。为什么我通过照片,学生之间会像热恋中的小情人一样呢,我认为他们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了,他们的身体语言才会这么的柔和。

重庆一个学校,江北区诚善中学,我也感动的流下了热泪。这所学校98%的学生都是外来打工子弟的学校,他们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好,你会看到硬件条件也非常不好,通过校长介绍,这所学校在进行学习共同体改革之前,这所学校的学生们只有在午餐的时候聚集到学校,很多学生在十一点半吃好午餐,一点后就离开了,因为学校提供免费的午餐。就是这样的学校,采用学习共同体后,他们的学校出现这样的氛围,在我参观他们的学校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小组有公用的眼镜,因为很贫困,连眼镜也买不起。他们互相使用,一起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学校,学生通过三年的挑战,能够达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能活跃到学习中去,实际上五十个人中,就只有七个家庭负担自己的学费,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专注地学习。通过这个情境,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是学生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希望。也许他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升入高中,但是无论他们走怎样的人生之路,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希望能支撑他们走下去的。

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用了四人小组方式,这种学校为了创造好的学习方式,甚至设计了桌椅,建构了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桌子,既可以一个人学习,也可以二个人学习,三个人学习,四个人学习,也可以全班学习。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四人学习,有的时候需要单独学习的时候,一个人,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学习的需要不断地摆放桌面的方式。林校长的学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收到福建教育厅极大的重视,在福建省内更大范围内推广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并且以林校长为中心不断地扩大交流。我非常感动于学习共同体的努力。这是上世纪90年代找的照片,这是法国、德国、瑞典、芬兰、美国的照片,我们可以发现30年前这些国家已经推进学习共同体了。像我们以前的那种桌椅排列,是150年前的方式,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我们的学校一定要符合21世纪需求的学校,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追求最尖端的教育为目标的。我不断地和老师讲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呢?三个要素。1.相互倾听的关系。2.挑战性的学习课题。今天的公开课在后半段的时候,每个课堂都设计了挑战性课题,但是其实,这两点支撑的是顶尖的符质性学习,比如说数学课要符合数学课的规律本质来设计学习。每一个学科的规律是不一样的,一定要符合规律本质来设计学习。这三个要素是我心中实现高质量学习的要素。我发现今天公开课三个要素得到了体现,这样的学习取得了大家的共鸣。进一步说,相互倾听的关系也有三个支撑,一个是对话性的交流,关怀的关系和民主共同体。挑战性课题的设计能实现基于学生本质的学习,也能促进学生形成互学的关系和形成探究的共同体。这个教室是刚才说的传统的课堂,接下来看到的,是新式的课堂,大家关注是老师的身体语言和老师的位置,老师的话要少说话,老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倾听  。这些老师都以倾听为中心来设计教学,经过这样的设计,教室才能形成自然而然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相互倾听的关系形成以后,才能形成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探究。而且出现所有学生都学习,没有人会掉队。但学习共同体的学生之间会形成相互关怀的关系。刚才给大家看的照片是日本的困难校,女子学校,我们会发现,这种学困生往往一个人,他们的关系是分裂的、孤单的关系,所以我常常说,不要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让学生之间形成互相支援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关系。这里的两个孩子在学习,后来那个小男孩学会了,他忍不住亲了那小女孩。学生之间非常可爱的表情,是来自学生之间,在教室孕育的。这个学校也是日本比较有名的困难学校,学校的玻璃都被打碎了,每天都有救护车来,因为有暴力学校,通过学习共同体后,他们的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相互学习的关系从侧面拯救了这些学生。相互学习的关系是给学生带来基本的生存的希望的。

老师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总结出三个特点、三个法则,首先发现一个都是9,还有另外两个规律,都是9的倍数,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也是9。老师如果设计出让学生集中精力不断去探究的题目的话,学生会专注。

中学理科的事例:物理课,闭合电路,串联电路。家里有家变,冰箱和电视的电源,只能一个电源负责开关,日本在楼下有一个开关,一楼开了等,有事情上二楼,不想下楼,按了开关,直接控制一楼的开关。这节课就是研究这个电路,让学生尝试研制这个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