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样,独特经典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27日
 

丰富多样,独特经典

———走进余映潮

海口九中   柯慧

2012319日,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在海口景山学校举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课及专题讲座活动,为我们对有效性教学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主讲专家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

余映潮是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他是我们语文界同仁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早晨,我们满怀着热情出发了!我们此行既是慕专家余映潮之名,又是秉持着不同教派之间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宗旨,以期待收获新的思索与火花!

这次活动的安排是一天,上午是三节展示课,分别是《夹竹桃》(五年级)、《松 鼠》(七年级)、《孔乙己》(八年级);下午是专题讲座:《例谈好课的设计》。

一天的活动下来,我们感叹,余老真是大家!其教学创新有明显的特点:他的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不是平面推进,而是立体展示;不是冗繁复杂,而是明快单纯;不是顾此失彼,而是浑然一体……

一天的活动下来,我们走进余老,课堂教学就是要将教师的活动科学地、巧妙地为学生的活动,教师讲析的主要内容应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练出来,品出来。

一天的活动下来,我们对朗读教学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的朗读教学,可谓是——丰富多样、独特经典!

1.说读活动

说读,就是读课文加上说课文,由学生自己在说说读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说读,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学生去复述课文,而是让学生就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各种要求不同的说话活动,如概括、叙述、评点、想像等等。

说读活动是阅读课堂教学的轻骑兵,如果线索明晰、组织到位的话,可以达到满堂生辉的艺术境界,给师生都留下美好的印象。
   
余老的这一教学技法在这三节展示课中均有体现。

请看《夹竹桃》教学片断:

初读课文之后,老师说,同学们,请用四字短语概说第一段、第六段的作用。

学生在思考之后作答,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

这是请同学们对课文写作手法进行揣摩与评说。

再看《松鼠》教学片断:

在明确课文文体特点后,老师设计的两个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这组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大屏幕中板式一组词语并要求学生思考)

还有《孔乙己》教学片断:

课文学习中的第一环节文意理解:说说《孔乙己》阅读的初步感受。

课文就在同学们的各抒己见之中,就在大家都来概说、评点的活动中读懂了——不仅仅只是读懂了,而是多解性地读懂了。这是一种不可遏止的说话,学生思维的触角无比地灵活。
    2.
趣读活动
   
趣读,就是选定一个读的主题,或选取、组合集中课文中能表现这一主题的语句,从而促进内容学习,加强语言积累,增加教学情趣。运用趣读的教学手法,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形成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
   
如《松鼠》的教学片段:
   
在学生读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文中集美,趣说松鼠。如:趣说松鼠的跑跳……
    
学生趣说松鼠的外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学生趣说松鼠的跑跳: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

这样的文艺性的科学小品,语言材料无疑地鲜活生动,充满了美感,具有语言积累教学的魅力。余老非常巧妙地利用《松鼠》表达精美的优点,顺利地实施了教学,教学之中学生活动充分的情景是可以想见的。
    3.
演读活动
   
演读,就是表演式的诵读,就是表情诵读活动。课堂教学上的演读活动在于教师精细地剪裁课文的艺术,也在于教师指导学生浓缩课文内容的艺术,一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处理为一篇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朗诵材料,学生投入的演读,让人感到那是教师的辛苦讲析永远也达不到的生动境界。
   
如《夹竹桃》的教学片段:
   
余老在教学第三环节品味中在进行品味学习前就采用了演读活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第四段,分别从读出情感读出逗号与句号的角度要求学生然后开始有声有色的演读。

读出情感: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读出逗号与句号: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种演读在教学中能收到奇效,在排练中,在学生投入的朗诵中,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新课标所强调的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学要求就真正地被落实了。
    4.
品读活动
   
品读,就是品析式地读,就是品味式地读,就是赏析式地读,其中也有探究式阅读的成分。由学生进行课堂品读活动讲究选点精细,讲究线索具有牵引力,讲究教师的示范引导。品读活动能够很好地培

养学生发现的眼光,审美的眼光。

请看《夹竹桃》的最后一个板块品味的教学:

余老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主要设计了这些问题:

   同学们,试指出这一段的关键词。

   试分析这一段与前后文的照应。

   试指出这一段的表现手法。

学生进行思考,小组交流,课堂发言:

关键词是韧性 夹竹桃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韧性与第六段的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个句子呼应。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与第四段中的春夏秋相呼应。

学生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但难以把握问题三——写作上的表现手法。余老引导提示,文中写夹竹桃,实际上是写韧性,赞颂其韧的特点,这是——托物言志,学生豁然开朗。

再看《松鼠》的教学片断:

余老在训练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设计了美段细读,要求学生品读第二段的表达之美。

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品读出了松鼠的美丽、可爱、敏捷,品读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像这样的妙点揣摩”“美点寻踪的课堂品读活动,燃烧着学生欣赏课文的一片热情。哪怕学生有时品出的内容浅显一点,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所得;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中,他们的发言就像一片片小小的花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轻轻飘落,点缀在课文教学的绿草地上,构成美好的教学风景。
    5.
悟读活动
   
悟读,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析而是通过自己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
   
请看《孔乙己》第三个教学板块——课中比读:

  余老要求学生阅读第四段和第十一段,对这两段中的描写进行比较从而感悟。比如对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的描写进行比较从而感悟孔乙己的境遇。

学生思考过后,小手就像雨后春笋——

第四段中孔乙己是青白脸色,第十一段中是脸上黑而且瘦,说明他在遭受摧残之后身体状况很糟。

前面孔乙己是睁大眼睛说,后面变成了低声说道,从竭力辩驳到低声哀求,体现了在那样的现状下他自尊的丧失,值得同情。

前面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后面则是对着门槛坐着,穿一件破夹袄,此时的孔乙己已顾不得身份地位,贫困潦倒,颓废不堪。

……

这一个教学片断可以说是讲析的方式、讲读的方式完全不存在,所学习的内容,从朗读到理解,全是学生在读中感悟、悟了再读的过程。

走进余老,我感叹: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将继续取长补短,将一次次的收获变做一点一点的晶莹水珠,献给语文教学这一条奔流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