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是一个生命的过程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命的过程

海口市第九中学   魏婕

 

摘要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一个对智慧没有挑战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一个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关键词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方式 学习环境 生命

 

教育是一种关注,是一种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学生个体生命多元发展的生态过程。那么数学教育又该如何关注我们的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这无疑是值得每个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在“三学两评” (自学、展学、导学、互评、自评)的教学模式下的实践,就以上问题做了一些探索,与各位同行分享。

1.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学习是一种有目标取向的过程。目标取向,是反映学习者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重要表征,在学习目标建立中不是来自外部的教学要求与规定(由他人设定),而应来自学习过程中的内部(由学习者自己设定)”。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教师引导下,去主动地了解学习任务的性质、明确需要达到何种学习目标,真正做到目标导航,有的放矢。以前的教学,教师预设的是教案,确定的是“教学目标”,而在“三学两评”学案设制中,确定的是“学习目标”,这就更多体现了对学生需求上的关注。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节课的学习中,笔者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层次1:会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再观察出函数图象的性质,这是基本要求;层次2:结合一般式:y=中的k的符号,能迅速画出函数图象。层次3:能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可以建立一个“反比例函数模型”,显然,这个目标要求更高。而事实证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这节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分层设计理念也正温情脉脉地体现了“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人文关怀,可谓一举多得,彰显了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还要去关注学生情感的需要以及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去重视人本身是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体。在初一几何《引言》这一课学习时,笔者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借助多媒体的的辅助演示,把学生预先所做实物,师生共同搜集的一些建筑和图案上的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直观鲜明地展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中蕴含的美,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欣赏、去追求数学美,并将其内化为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升华为喜欢几何并要学好几何的情感。一位哲人曾说:“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提出数理科学的美,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是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符咒”。试想,有了这“点金术”,“神秘符咒”,学生还会对几何不感兴趣吗?!

2.关注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学习有三种方式:灌输一接受形式,启发一理解形式,自主探索一获得形式。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可见那种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的传统灌输学习方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启而代之的应是自主探索,启发获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追求的是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可能获得的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追求的是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知识的培养,发展了他们与人交流、经验共享的能力;追求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步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时,笔者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精心编拟阅读提纲,指导课前读书(1)这一节内容可分哪几次层次?(像语文的学习)(2)有哪些关键词?(像论文的学习)(3)性质定理如何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来“翻译”?这种语言你是否深有体会?(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学会“数学的”思考)。第二步: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各师徒合作小组相互检查,交流观点思想方法,提出对知识的疑惑,教师再进行引导,师生、生生共同学习探究,至此新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第三步:研读例题加深理解运用,精做习题夯实基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题量设置合理,要突出重难点)。又如,笔者在讲“勾股定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该定理,首先让学生在电脑上(事先做好课件)亲自去量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并计算出三条边的平方,然后验证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斜边的平方,通过“触摸”数学,在“做”数学中“发现”定理。教师把更多的动手动脑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主动角色,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像“研究者”一样,通过实验、观察、验证、归纳等活动形成对数学新知的理解,参与了建构数学的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教师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其自主、可持续发展。

3.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重视对学生有效评价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积极愉悦的情感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学习疲劳和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应当承认,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这些特征都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同时学生的个性心理也存有差异,这些种种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种种不利因素,有意识地增强情感教育,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首要条件,每位教师都应从尊重学生做起,以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成为学生克服困难、健康成长的动力,以教师的赏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化,以教师的宽容与热切的期待激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这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关键。而“三学两评”中的两评(互评、自评)充分体现了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并积极反思的意识。教师平时应多对学生说些:“你真行,你好棒!”“这个想法太有创意了!”“想一想,你会做得更好!”等语言,这对学生的学习上进非常有推进作用,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自信的保证,学生的自信心是夸奖出来的。其实对于一些后进生,给一点阳光,他们一样会灿烂,给一点雨露,他们也能茁壮成长。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其中包括寻找知识途径,采用的认知策略,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课堂数学评价起着调节作用,发展性评价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的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评,无疑都会唤起学生愉悦的心理,使他们的“思维之泉滚滚长流”,为其良好的情感及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笔者始终坚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句口号,它理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需要我们智慧地去加以探索和研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理念、策略、方法与途径,一个对智慧没有挑战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一个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2000.3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01.12 

[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下)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