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应用与开发的反思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关于“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应用与开发的反思

海南海口九中      李丽新

 

【研究背景】 随着我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班额越来越大,这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和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学校的持续性发展,我们致力于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目前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推手,推行以“小先生一托N”学习方式为依托的“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尽管该模式只推行一年,但得到了校内很多老师的支持,在试行老师中已初现成效。该模式的优点在哪,实施的困难在哪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论述。

 

【摘要】次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认知自然,学会合作交流,了解并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三学两评”就是教学环节中含有自学、展学、导学“三学”,渗透互评、自评两评。学科小先生一拖N”,即一个学生师傅带几个学生徒弟开展的学习活动。该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追求的是开放、民主、思辨的高效课堂和学习环境,它将极大地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创设一个精彩的平台。

 

【关键词】 “三学两评” 学科小先生  有效教学  反思

 

 

一、    新形势下的教学反思

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板书,学生抄笔记,突出和强调的是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忽视了学生的潜力诉求,窒息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负担沉重,厌学普遍(有的班高达40%),自己又非常辛苦,累了自己,学生还不“买账”,深感痛苦。

当我们读懂了“以人为本”,看清了国际形势,走进了新课程,理解了学生叛经离道时内心需求之后,回头一瞥,蓦然发现,我们的付出,学生的辛苦实际上所获不多。学海无涯,人生有限,在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何不让自己,让我们的学生活出精彩,活出自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应重在参与,重在思考,重在体验,重在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重在健康人格和健康体魄的打造,重在不断的进步和成长,为自己的将来和将来的自己谋求发展和幸福,这即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归宿。

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确存在不少的弊端,难于达成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于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难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不改不行。

二、“新”课堂的构建

在新课堂中,首先明确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学生只有进入“学的状态”,把学习当做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才能习得知识的要领,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成功和困惑,才能提出问题,才能发现问题,并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后继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是为“学”提供帮助的,我们是导演和向导。这就是新课堂理念。构建新的课堂就要有教学活动为依托,“三学两评中的“自学”、“展学”、“导学”、“互评”和“自评”就是一系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习活动,它展现了新课堂的魅力:动感、情趣和思辨。

三、对“三学两评”和“一拖N”的认识

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点。在反复实践中观察和反思,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起着积极和关键的作用。“三学两评”和“一拖N”能具备这样的作用,并有以下优势:

1、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学两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

1.1自学环节——高效落实课前预习

我们强调课前预习,预习包含个人自学和小组互助,并加于自评和互评。预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以往我们都安排预习,但预习的内容不够明确和具体,教师没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难以进行辅导。而小先生“一拖N”学习模式以小组的方式依据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和学案进行互助学习,碰到困难相互讨论和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期间小先生起着小老师的作用,能领头和监督。一人带若干个,最好控制在6个人,太多了,小老师照顾不过来。显而易见,在同龄人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自主自觉地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主体意识得以强化,收效良好。

比如英语单词的拼读、默写、听写,完全可以让小先生们去组织组员一起学习,由这些小先生们去教、去检查和落实,老师通过学生的展学和课堂测评进行检验。

根据调查,这个学习模式受到98%学生的欢迎和喜欢,有90%的学生表示获取别人的帮助并取得进步,这种模式还适用于不同的年级包括大学。

2.2“展学环节”——真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说道“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只有在真实、愉悦的情境中,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

新的课堂重视“展学环节”。课堂上,各组的小先生依据自学所获,向全班同学展示他的自学成果,传授他的自学心得,组员给予补充和评价,教师给予评价和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和听课考察,我发现“展学”这个过程,小师傅的积极性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热情持续时间长,充满了期待和情趣,懂得了思考,懂得了合作,也学会了欣赏和共享,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快乐之旅,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爱思考的学生还有了质疑的机会和创新的意识。比起以往的单一讲授方式,上课睡觉的人少了,开小差的人少了,逃学旷课打架的人也少了,老师也轻松了不少,这实现了教学的高效。

我校现在很多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强的,很多也是很有潜力的,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他们平台和机会,他们就会有上乘表现,并不断进步和成长。这也是我教学和听课过程的最深体验。

2、利用异步教学,缩小个体差异,解决了大班额因材施教的困难。

在教育公平原则下,教育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和分重点班,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学校班级多,班额大,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所有学生相当困难和不太现实。而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对大多数学生甚至全体学生教学有效,不是指对少数学生有效,无法因材施教意味着学生之间个体差异会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做法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利用学生影响学生,利用学生帮助学生,比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练习,都跳动着学生互助的身影。实践证明:“一拖N小先生”就是一个高效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生有舞台,差生有人帮,老师有助手”。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环境越来越好,人际关系越来越亲,学生的差异会越来越小,利于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

3、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者和传道者。在教学的过程,教师更多担当的是辅导、鼓励、帮助、培养,授之以渔的任务。“一拖N”模式,教师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适时地调控、引导。比如定学案,定小先生,定要求。在课堂上学生展学互助,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走到学生中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观察了解学生的情绪,捕捉学生和教学的生成,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提供丰富养料。

在多年的教学一线上耕耘,逐渐悟出:知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学生必须进入思考状态,动手动口动脑,才能真正领会方法,学到知识。比如在物理教学中,我会尽可能让学生做实验,观察,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讲出自己的困惑,道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这个模式让师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

新的课堂更注重的是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堂练习,以及整个学习过程的互助监督,它使学生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高效是因为“团结协作”和“自省自主”。“强制”变成了“引领”和“吸引”,“学习”变成了“做学问”,“做学问”自然变成了“爱思考”、“爱学习”、 “勤实践”;“作业”变成了“课堂练习”,减免了无谓的重复,机械化的作业、抄写,学生学习方法更灵活和多样化。

在实践中,我体验到了当一个“导演”的快乐。大多数时候,安排作业的工作都交给了科代表和小先生。

目前我校成功使用该模式教学的老师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减轻,学生作业和练习基本在课堂完成,并由小先生检查督促,教学效果较好。在平行分班的情况下,2009-2010年第一学期段考这些成功试行的老师所教班级成绩名列同年级前茅。

三、教师面临的挑战

尽管该模式有很多优点,但要让所有的老师快速领会并实施,感觉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1、如何驾驭课堂

这样的课堂,学生活动较多,教师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解决预设外的生成并与学生形成共振,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考验着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

2、如何形成有效管理

该模式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建学习小组,如何指导小组学习,如何激发小组学习的合作热情,如何维持小组的运行等等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只有成立学习小组,我们的“三学两评”才更有生命力。而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要教师用心和花时间指导,很多老师因此止步,这也是我们难于推开课题的一大瓶颈。

四、改革实施中的瓶颈问题

1、教师统一思想的问题

只有转变思想才可能有行动,一个学校要实施改革必须统一大家的思想。从目前来看,一大部分教师还是满足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改革缺少认识和内、外动力。这就阻碍了改革的步伐。

2、教师统一步调的问题

老师们存在如下困惑:1)该模式是否适用于不同年级。初一学生刚来各种能力欠缺,思维推理能力较弱,已经习惯了小学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在展学上教师较难放手,这降低了教师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初三老师反映授课时间紧迫,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放不了手,一言堂很普遍2)该模式是否在不同科目教学中适用。

一个班不是一个老师在教,一个人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只有坚持和坚决,循序渐进,统一步调,改革才能成功。

3、制度保障问题

没有制度就没有保障,执行力就不强。在改革前行中,教师的职业自觉性是必要的,但还是离不开制度的护航。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和思考

2、       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