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论有效教学中“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论有效教学中“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

海口市第九中学:郭四文

【摘要】新课程不仅强调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在依据科学理论的支持下:一、解决了1、大班制教学问题;2、学生差异问题。二、对学生来说: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2、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3、激发潜能,学会生活。三、对教师来说:摆脱了“一对多”的困境,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放在潜心钻研专业上。

【关键词】师徒结对、模式、合作、大班制,学生差异

 

【正文】

20101月,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和““师徒结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我也有幸成为课题小组中的一员。在这些课题的研究中我对学生“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特别感兴趣,在实施过程中有深刻的感触。我认为“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既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合适的发展,也可以让教师从只埋头改作业、疲于应对“一对多”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的设计和研究上,让教师有空间!

那么“师徒结对”式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它在有效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有什么意义?“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在班级教学中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一、“师徒结对”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陶行知先生在1923年创立了义务教育的“小先生制”,他认为能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最好帮助的人,不是老师或是其他人,而是学生群体中进步最快的那部分学生。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人”,籍以促进知识的传播。,这种制度与“连环教学法”、“即知即传”、“传递先生”之间有互通互补之妙。小先生制就是我们一直运用的“小组长”模式。具体是让一个学科的小先生召集和带动N个徒弟学习,可帮助或检查他们自习完成学习的情况以及课后答疑。

2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并且每个学生智力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实现分层教学。

3合作学习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交流中,增强学习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4、互惠式教学由心理学家安·布朗(Ann.Brown)所创建,用于改进阅读成绩低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在典型的互惠式教学情境中,学习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它还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改善学习的人际环境,提倡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小组领导共组最初由教师示范,然后逐步把领导工作转移到学生身上,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领导。

二、“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简介

“师徒结对”是指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多个优秀的学生扮演“小师傅”、“小先生”的角色,采用一个优秀学生带领二至三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小师傅、小先生的主要职责:

1、在完成本人学习任务的同时,在课堂内外指导本小组的徒弟讨论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组内学习能力弱的徒弟给予引导和帮助;

2、检查、督促本小组徒弟的预习、作业等的完成情况。

3、对徒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4、师傅间互检作业并作评价。

5、与本组所有成员建立“荣辱与共”、“共同进步”的合作关系。

6、在适当的时候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教学中完成导入新课和管理课堂纪律。

三、“师徒结对”的结对实例

“师徒”如何结对可以根据班级、学科的具体情况具体来结对,组成若干小组,不一定要和其他班级、学科相同。

在这一年的研究中,各实验教师都有各自不同的“师徒结对”形式。无论哪一种“师徒结对”形式,都实施到位,有效果,是可行的。

以下是 “师徒结对”部分实例:

1、分层管理

一个班以科代表为首,科代表下安排数个大师傅,每个大师傅下面又有2-3个小师傅,每个小师傅分别安排2-4个徒弟,做到分工合作,层层落实,最终科代表对科任老师负责。

科代表

2-3名小师傅

2-3名小师傅

2-3名小师傅

2-3名小师傅

2-3名小师傅

每个小师傅下2-4个徒弟

每个小师傅下2-4个徒弟

每个小师傅下2-4个徒弟

每个小师傅下2-4个徒弟

每个小师傅下2-4个徒弟

大师傅

大师傅

大师傅

大师傅

大师傅

 

 

 

 

 

 

 

 


2优化势互补

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按照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按优、中、差平均分配,优等生每人可带12名徒弟,徒弟下面又各负责一名徒弟或两名徒弟联合负责一名学困生,起到优化势互补,相互促进、提高的作用

1-2名小师傅(中等生)

若干组大师傅(优等生)

1名或2名小师傅带1名徒弟(学困生)

 

 

 

 

 


3、竞争激励

全班按学科成绩分成两大组,成绩前二十名的为师傅,二十名之后的为徒弟。前十名为一大组,前十名的带第二十一至第五十名的学生,每个师傅负责带3;第十一名至第二十名为第二大组,第十一名至第二十名的带第五十一名至第七十名,每个师傅带2人。每个大组内的10个小组进行竞争,每次较大的考试后进行小组排名,前三名的奖励。

10名小师傅

每名小师傅下3个徒弟

大师傅

大师傅

10个小组

1-10

10名小师傅

每名小师傅下2个徒弟

10个小组

11-20

 

 

 

 


“师徒”之间实行动态管理,师傅不会徒弟会的,也可以由徒弟教师傅,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共同讨论,或与其他组的一起讨论,徒弟的成绩连续两次高于师傅,师徒之间转换角色。

四、“师徒结对”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徒结对”解决大班制教学

我校一直以来都是大班制教学,一个班级学生少则有50多人,多则达70多人。在平行分班的情况下,每个班级里学生入学时分数不同,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面对这样一群潜质不同、兴趣各异的初中生,这样的大班制教学往往让教师非常头痛: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大班级里学生人数多,对于成绩差的学生需要加强基础,而对于成绩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需要补充更多或更深的知识,而教师在课堂上只有45分钟的时间,能够既顾及到优生,又顾及到差生吗?大多数教师都很难做到。在课后呢,能够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一位都进行有目的的辅导吗?往往也很难做到。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作为教师是顾前还是顾后?不同的教师教学中会怎么做呢?

在班级教学里教师们肯定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前面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并已经不屑于再看;而后面的学生还是懵懵懂懂,一脸茫然,无所适从。一到考试,成绩马上说明一切,两极分化严重。实际情况更加严重,差生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对学习开始失去兴趣,后来甚至开始排斥,或者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的练习,或者看其他的书。而所谓优生,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课堂的知识太容易了,不想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他们变得骄傲,肤浅。

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一般很无奈,大班制教学里也不能放弃任何一部分,可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程度差异如此巨大的学生融洽的联系在一起,又可以使他们都各自得到发展呢?

只有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正视差异,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学习的“师徒结对”小组!让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2“师徒结对”解决学生差异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解决学生差异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教师们眼前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差异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发展速度。

其次,同一班级同一学科中,不同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的成效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原因不是因为哪一种学习风格不好,哪一种好些,而是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是否相适应的问题。

造成学生差异的因素还有很多,但改变这种因差异而造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差异有一个很好的可试行的办法“师徒结对”:

可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可以优化势互补,相互促进、提高。并可以充分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每个学习小组由同层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

解决大班制教学和学生差异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爱每一个学生,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者,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通过这一年的研究,“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大班制教学中“一对多”的困境,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最大程度的克服学生学习差异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五、“师徒结对”对学生的意义

1、“师徒结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

在有效教学中开展“师徒结对”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师徒结对” 式的学习使同一个小组不同层次的同学合作学习、互评互助、互勉共进。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徒结对”式的学习模式正一种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模式。

“师徒结对”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建立了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一个共同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成员之间面对面的接触,非常亲近。成功的合作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目标、与人交流、质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

⑴学生能够根据学案主动自学,小先生主动自学的能力更加突出;

 ⑵学生师徒之间在课上能够形成互帮互助互学的氛围,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⑶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师徒都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⑷小师傅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显著提高。

2、“师徒结对”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担当了不同程度的责任,在同辈面前,不管有没有天赋,他们都能够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视自己为有价值的人,值得尊敬的人。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忙碌着、参与着,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的感觉;整个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学生互相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的。实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师徒结对”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从前那些成绩平平,需要得到帮助却又往往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学生,现在也能够作为小师傅去教学困生,自信心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自然就高涨。

3、“师徒结对”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学会生活

其实学生不全是老师教会的,大部分有效的学习都是学生的体会和学生相互的影响。

事实上,过度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会不断弱化或断送同学相互协助的可能,利用竞争压迫学生学习只是饮鸩止渴的策略,这种策略会教出不能互助、不会合作的下一代,这会是未来的噩梦。

教育如果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准备工作。事实上,学生未来要面对的真实生活,没有步调统一的生活进度,也没有统一标准的生存法则,当然也不会有单独或唯一的成就指标。

没有任何一位学生是完全靠老师教会的,其实学生教学生更容易。学生们“师徒结对成为一对一或一对N的师父和徒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是师父,必须担负起协助徒弟的重责大任。各个科目都有些微不同的编组,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学科方面当起小老师。当上了小老师,学生们良善的本真很容易激发出来,他们很乐于协助徒弟同学。

原来优质的合作学习可以这般轻易地便将低学习成就的学生带上来;可以让高成就学生因为教学相长而更加卓越。更可贵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一天一天远离竞争,远离高傲、欧自私、冷漠和愚昧。学生们自自然然地找到爱,也找回友善。

六、“师徒结对”对教师的意义

“师徒结对”式的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及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更加及时,同时还大大减轻了教师“一人对多人”的教学负担,教师不再因学生人数多疲于应对,教师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的设计和研究上,可以更好地潜心钻研专业,教师在教学上只需要充当好教学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多种角色,使师生之间、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促进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良性发展。

“师徒结对”式的学习模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减负增效,也避免了教师抢时间,争地盘,从而把自习课,活动课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自学、去选修、去活动、去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发展;折射过来,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也会更有“悟性”,思维更灵活,因而更有效果,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通过一年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发展方式有所变化,实验小组研究人员正从普通型教师向探索研究型教师转变。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得到加强,自我发展方式也有所改变,由实验前的30%的教师被动吸收,下降到0

七、“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在班级教学中的成效

“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实施得好,可大幅度提高班级整体学科水平。课题组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班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提高且高于其它非实验班学生成绩:

15个实验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段考成绩:

科目

班级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年级排名

语文

初二⑴班(64)

80

70%

94.3%

第一

初二⑽班(64)

79

67%

93.4%

第二

数学

初二⒄班(71)

71.4

62.4%

75%

第二

初三⒂班(71)

88.6

81.7%

94.4%

第一

英语

初二⒅班(64)

70.6

42%

75%

第一

初二⑷班(64)

70.5

40%

78.1%

第二

初三⑽班(71)

82.7

77%

88%

第一

政治

初三⒃班(68)

85.2

75%

100%

第二

历史

初二⑸班(64)

82.3

74.2%

95.5%

第三

地理

初二⑴班(64)

70.9

44%

75%

第三

物理

初三⒆班(68)

86.4

80.9%

95.6%

第一

初三⑺班(69)

85.2

76.8%

91.3%

第二

初三⒂班(71)

84.2

80%

88%

第三

化学

初三⑶班(69)

82.3

68%

97%

第三

生物

初二⑵班(66)

85.3

71.2%

97%

第二

综上所述,“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在有效教学中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模式,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它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平台,使得优生有舞台,后进生有人帮,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同时教师的课业负担减轻,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好地潜心钻研专业!

 

 

[参考文献]

1、巴连仲 《“动态分层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探索》

2、吴佐民 《让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相互适应》

3、孙建国 《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

4、林文虎 《好老师在这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海口第九中学学生“师徒结对”实践手册

6、海口第九中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