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三学两评”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三学两评”

张朝红

[摘要]“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运用,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关键词];三学两评;有效教学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当了多年的教师,现在面对学生,仍然困惑重重,如何教好书、育好人,这实在是值得用一生去学习与钻研的,现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得不断更新,有效教学理念提出很久了,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我们学校在不断探索,在去年提出了“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尝试,终于在困惑中走了出来,看到了希望。

在没有试行“三学两评”教学模式时,我的状态:

一、我很想做一名有亲和力的老师,尊重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你平等地对待他们,在他们面前,你从来不摆老师的架子,无拘无束。结果却是:他们根本不敬重你。你觉得很失败,于是开始正襟危坐,冷若冰霜。平日里衣冠楚楚,为人师表。你对学生严厉,并严格与他们保持距离,却发现他们开始疏远你,敷衍你,甚至抗拒你。终于有一天,你勃然大怒,学生却毫无畏惧,以怒对怒,留下你愣在当场,骑虎难下。 

二、用传统的办法教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可能勉强考上了高中。可是随着高中学习生活的展开,他们就会逐渐暴露出本来面目,学习吃力,后劲不继。想想初中时你让他们做了那么多题目,在题海中畅游,可是也使他们变得机械、迟钝,失去了创造性。 

、某学生作业居然敢不订正,你最初好言相劝,他依旧我行我素。你只得祭出你的招牌兵器:漏做一遍罚抄10遍。此法果然奏效。可是学生订正作业做好之后,第二天该做的作业却不交了。你大怒,中午去教室捉人,已被其他老师捉去了,且后面还有排队的老师在等着捉。你不禁生了恻隐之心,心想学生也是苦啊,先让他把其他功课做好吧,不要把他逼得太急,留给他一些童年的美好时光,遂不再与其他老师争夺该生。光阴流逝,你蓦然发现,该学生别的学科成绩一天一天好起来,而你的学科成绩一天天烂下去。 

、上课时,有时,他们眨着两只大眼睛看着你,脑子里却已想着另外的事情。你还不能发火,你要一发火,这节课准又砸了。课后布置作业,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懒得动手动脑开始抄作业,你检查作业只是徒劳。

、我恍然大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他肯定能学好;如果没有兴趣,你再怎么逼他,也学不好。所以我放弃强迫的办法,开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对学生来说,他感兴趣的东西太多,让他自主选择,他根本不可能主动对学习产生兴趣。

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化,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这永远是我们值得去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课题。如果让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这样就有利于让教学更有效化:

    1、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现在孩子的学习,常常就是“面朝书本,背朝天花”,整天在读书、做题目,很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真实世界,知识面极其狭窄,身心极其疲惫,头脑极其呆板。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明确社会是所大学校,突破“课本中心主义”,把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自然的、现实的及与网络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现给孩子。例如:我们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还有艺术节等等.这样,孩子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身心变得健康,头脑变得灵活。

    2、打破封闭的、单一的教育形式,建构开放的、多样的生存状态.现在不少人整天让孩子听着老师的课,做着老师和家长布置的题,甚至连孩子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也会被大肆侵占;教育形式非常僵化,孩子的头脑基本禁锢起来,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敢越出大人的雷池一步,他们的灵性在逐渐丧失。我们应该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作指导,创立开放的教育形式,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带其走向美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激励、引导并帮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朋友”。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又开创了教学的新模式.这样的教育教学便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师生共学,长幼互动,教学相长,我们的孩子便会真正成为积累丰富、体验真切、富有灵性的智慧之人。

  3、放开手脚,干出才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自于他的勤奋读书,更来自于他的持之以恒的、踏踏实实的实践。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两者紧密结合,是天生的双胞胎。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改进,强调“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教学做合一”关键在于做,做就是行动,行动就靠自主。我们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真知,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

 自从学校试行“三学两评”教学模式以来,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三学两评”模式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效果,即使教师教得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累,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效或低效教学,所以“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应该推广。

一、“三学两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素质教育新形势,值得提倡。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定,给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1]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差生优先);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2]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三个追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六是指六个教学步骤,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3]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其主要的步骤:第一步,自学。就是自己读课本。第二步,启发。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第三步,复习。回头梳理一下自己已经学了哪些内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第四步,作业。其实也就是练习。第五步,改错。这一步相当于卢仲衡老师倡导的“当时知道结果”。学生做了练习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改错。第六步,小结。几项教改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遵循了“先学后教”这一教学规律。 [4]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其操做方式为: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10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第六步,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

“三学两评”这一模式有充分的理论支撑保证能解决这一难题,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看,值得提倡。

二、 “三学两评”这一模式,具有超前性、独立性。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是课堂教学在先,学生复习和作业在后,也即学生的学习只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制。教育心理学认为,这种缺乏学生对知识独立建构的所谓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的形式上的学习。而“三学两评”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独立性是“三学两评”最本质的特性。“三学两评”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的问题。“三学两评”是指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前,独立阅读教科书,独立完成课本作业。从这个角度上讲,“三学两评”与传统预习有本质区别: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获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传统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预习具有从属性,从属于课堂教学,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不是学生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环节。

三、“三学两评”这一模式,目标明确是前提,自主学习是出发点。

学有依据,学有目标,是“学案导学”的基本特征,要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制定科学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前提。目标的制定应依课标、依教材,更要依学情,明确而科学,具体而可及,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信心。同时最好以“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呈现在学案上为宜。

学生依案自学,是学案的出发点,也是互助交流互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依案研读文本,尝试解决疑难问题。当然,教师要在学案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给他们研读课本、解决问题铺设道路,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三学两评”这一模式,重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师徒结对、小组互助学习是捷径。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学生。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持之以恒,教育便能够落到实处。育人还要以爱生为源头,以尊重为过程,以激励和信任作为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把教书变成自学为主,自我涵养、成长,推动每一个人发现、释放自己生命的能量。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民主:第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第二,平等互助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和互助。有利于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第三,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发展每个人人性中的追真、向善、求美的一面,发张每个人的个性。第四,决策过程要民主,多商量。所谓科学,即按照教育规律依法治班、以德治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魏书生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的思想包括:第一,建立计划系统;第二,建立监督、检查系统。第三,总结反馈系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爱为源头,以尊重为过程,以激励和信任作为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把教书变为自学为主,同时不能放弃教室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

教师要想卸下“讲”的包袱,充分发挥“导”的效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是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捷径。

师徒结对在学生合作学习基础上让多个优秀的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采用一个优秀学生带领二至三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及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同是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无论是哪种教育,其实必须培养习惯。从孩子出生起,每个家庭就都已经在进行家庭教育了。
   
达尔文主张从婴儿诞生之日起就进行教育。民国初年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在任职拥间的1916年,亲自撰写了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开出版,分发给广东全省的家家户户。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 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家里6年教  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到了世界(社会)上,哪怕逼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万一在家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 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底子总难退得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旧是半红半黑的。如果学生再遇着不热心的先生,到了世界上,再遇着坏朋友、坏染缸,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爱因斯但在《论教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他还借用别人的话给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就是习惯。

  “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教育也必须相应的变化。按照陶行知的说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大众的生活相适应。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依托特色教材为载体,依托学校为基地,并认真审视教育环境的变化、孩子智慧的提升、考试格局、内容及方式方法的改进,“三学两评”教学模式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一定也会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徐红芬.洋思模式的审视与超越[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16.

[2]茅卫东,李炳亭“.杜郎口模式”:一所乡镇中学的颠覆性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20066):6-9.

[3]黎世法.异步教学研究,20006):2-5.

[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

[5]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