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双减”增色添彩——海口第九中学初一地理“制作地球仪”社会实践作业纪实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2日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学科特点,地理作业不但要有书面作业,还更应有地理小制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由于学科特点的关系,以及认识地球部分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单纯的书面作业难以让学生理解及消化。于是布置了“地球仪”的制作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这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动手制作及绘图等能力。

  依据活动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制作情况,备课组给出192个好评,期中一等奖61名,二等奖72名,三等奖59名。

  其中不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尤其是对这部分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个同学就比较严格地按照活动要求完成任务,在地球仪上画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经纬线,标出经纬度和用色彩区分低中高纬度。

  这个学生画的经纬线以及低中高纬度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做得较好的作品还有很多。

  这个学生则把世界的海陆分布绘在地球仪上,不但对地球仪上的相关知识把握得好,同时也能落实好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位置分布。

  有些学生不但在把握地球仪的基础知识上,还有了自己制作的特色。

  第二课堂活动“地球仪”的制作,得到学校和年级的重视,本来打算在年级里颁发奖项,由于特殊原因的关系,由科任老师给孩子们在班级里颁奖。

  符红老师为获奖的同学颁奖。

  

  地理新课标要求,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综合能力。大纲也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积极主动开展课外活动”,而第二课堂活动是地理课外活动收到实效的关键,是地理课堂的延续和补充。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真实情况,但通过地球仪的制作学生能明确地球仪上的一些概念,如地轴、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等;也能在相关地球仪上找到大洲及大洋,还能描述它们的位置及方向,甚至还能计算距离;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所以初一开展“地球仪”制作,更能给“双减”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