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一拖N”模式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班级管理中的“一拖N”模式

海口市第九中学  邢美燕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发展,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建设,实施“一拖N”模式下的“师徒结对”,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自我管理的班级模式。本人从具体的案例出发,述了班级管理中开展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规范学生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班风,还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小组合作  师徒结对  规范行为  帮助  责任

.背景

2009828,我接手新一届初一新生 (200918班)。当我带着几个学生去领军训物品回到教室时,代理班长气急败坏的对我说:“老师,我管不了他们,我读校规根本没人听。”接下来是军训中负责我们班训练的连长每天在全营的集体检阅中被营长教训一番,队列评比和军歌比赛可想而知都是倒数第一(训练由部队官兵全权负责,老师只是协助管理)。军训结束,回校上课的第三天,又被三位男生打个措手不及,吴XX、朱X、岑XX在星期四上午第四节课快下课时因小事大打出手,还动用了凳子,幸好上课的老师及时制止了。此后,经常是我在另一个班上数学课,就有学生找来告知班里的同学又打架了,要求我回去处理。特别到了课间休息,一群大男孩满教室跑,纸屑、零食袋满天飞。我们班以“乱班”出名了,年级的卫生流动红旗与我们班更是无缘。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好动,自私,偏激,没责任心,爱捉弄他人。我这个老班主任江郎才尽,经验都用完了,班级没多大改观。我很清楚他们很多不良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心理不健康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我多种方法齐下,但收效甚微。

这时我校开展推广“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与学生间“师徒结对”相结合。初一第二学期尝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一拖N”、“师徒结对”合作小组的模式,结合量化积分管理。没想到,一个学期过去,初二开始我们18班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自习课纪律、学生的行为大大改观,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我班均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校领导老师的好评,校班级评比墙上我班的流动红旗几乎没落下,我们的各科成绩也从年级中下游跃居年级中上游。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写下来与各位同行切磋。

二. 师徒结对的分组方式

所谓“一拖N”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以合作小组的形式,以大师傅带小师傅(徒弟),而小师傅又带徒弟形式,系统利用教育中生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以小组团体的成绩(量化积分)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育管理目标和要求的班级管理活动。

合作小组的划分主要依据学生的行为品质表现,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自控力,性别,家庭背景等。

“师徒结对”组合方式:

     1. 将学生综合表现分为四部分,分别为ABCD四个等级,A优秀生 ,表现突出,做事认真负责,任小组长 ,也是该组的品德大师傅。

     2. 每个小组(4人)由ABCD各一名学生组成“师徒结对”的模式。

3. A任小组长, BA 的徒弟又是C的师傅,CB 的徒弟又是D的师傅,这样就形成ABCD的“一拖三”的模式

以第一组为例,符浩是组长管理全组又是陈俊炜的师傅,而陈俊炜既是符浩的徒弟又是周雄的师傅,而周雄既是陈俊炜的徒弟又是陈文华的师傅。这样全班形成班主任,班干部,小组组长(大师傅),组员(小师傅)的管理模式。

具体方式如下表

班主任

班干部

学习小组(大师傅1人、组员3人)

组长(大师傅)A:符浩

 

徒弟(小师傅)B陈俊伟

徒弟(小师傅):C周雄

徒弟(陈文华)D

 

“大师傅(组长)”职责:

管理并帮助小组成员规范行为、登记考勤、纪律教育、作业等情况,担任监督、管理、帮助徒弟的任务。

“小师傅”职责:

担任监督徒弟纪律、帮助、教育徒弟,课堂内外指导检查徒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帮助徒弟完成作业。

    徒之间进行动态管理,合作小组的角色编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一段时间学生的情况,调整各自的小组成员的角色。也可以在小组中自己选定品德师傅,学习师傅,或根据各科成绩选出各科的师傅,比如C是小组中数学最突出的,C就当数学师傅,而B英语很厉害则当英语师傅。

合作小组的编排最好结合座位,方便学生管理和学习讨论问题。

例如,笔者所教班级(以60位学生为例),一共分为15个小组。座次可安排成如下图所示:

               讲台

              D B   B D    D B   B D   B D

              C A   A C    C A   A C   A C

              D B   B D    D B   B D   A C

              C A   A C    C A   A C   A C

              D B   B D    D B   B D   A C

                C A   A C   C A   A B   B D

三.师徒结对的运用

1. 培训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中表现最突出,做事认真负责的组员,她们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比如:

( 1) 早上到校要先检查组员考勤。

2)着装、仪表、坐姿。

3)监督师傅检查徒弟完成作业情况。

4)课前准备情况,学习用具。

5)课间安全纪律。

6)其它不良行为要互相监督,相互帮助。

2 进行组间互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结合量化积分,每周要对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做一个合理的评价,以此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巩固小组合作的成效。 鼓励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应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一些表现差或能力弱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这样,不管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能从全组评价中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满意,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小组中去。例如,每周都会评出“最佳表现组”,每月评出“风采组合”,并在墙上展示四位同学的相片 。学生对此表现出很高的兴趣,所以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踊跃,相互监督,规范行为。

例如,第一小组的周雄同学,师徒结对活动前(初一第一学期)课堂纪律差,上课讲话,小动作,课间他人的课本学习用品等总是从他的手中不翼而飞,自习课在教室里乱跑,恶作剧。有次星期四下午老师开校会,学生在教室自习,他不知道从哪弄来一个什么“弹”很难闻的东西,塞进另一位学生史XX的喝水杯中,而史XX本来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当时先对骂,接着拳脚相见,最后是俩人都抡起凳子,幸好给几个大个子的男生拦下,否则等待他俩的是头破血流。小组合作后小组成员一起监督、鼓励、帮助他,当它的行为出现偏差时教育他,在小组中制定奖罚的规矩,用小组的纪律约束他,利用集体的力量,周雄同学到初二第一学期就开始转变,令大家刮目相看。

3.小组自评班级中对小组的评价只是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单向评价,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不能被忽视,学生间相互客观全面的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习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同伴,同时客观认识自我,对小组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缔结作用。合作小组必须定期的总结有益的经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制定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

 四.师徒结对的作用

师徒结对是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提出的“学习小组”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班级管理都是班主任统领全班,班主任是权威,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各种制度,班级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一再被压抑, 心理健康行为出现严重偏差, 因而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和能力的需求。“一拖N”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学生间“师徒结对”,学生由被动管理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管理,他们成了主人,班级中形成生生互帮互助的氛围与机制,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大大促进了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例如,蔡晓禹刚上初一的第四周就和羊秀林、黄宇三人把教室里刚装的多媒体设备故意弄坏,教室中的卫生用具经常被玩得断胳膊短腿,经过师徒结对后他们的责任心加强,能爱护班级中的公共财物。吴钟骞在小组中表现最好的是考勤,虽然家离学校远,但他从来不迟到,有次他小组的成员迟到,他是这样教育的:其实,挤公车不怕,只要你提前10分钟出门就行,你看,我家住得这么远我从不迟到。他的一句话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管用。

另外,师徒结对也有利于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增强集体荣誉。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孤独,自私,不易与他人相处。“师徒结对”合作学习是同伴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岑举良同学学习成绩优良,初一上学期,不参加劳动和各项活动,开校运会他就在家里睡大觉,经过师徒结对合作后,他融入到班集体中,初二他参加班干部的竞选,当选为值日班长。

五.追踪监控,帮助指导

在学生师徒结对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指导。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适时引导,明确要求,确保合作能顺利展开,不流于形式,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因思想的碰撞而产生的问题,指导帮助学生解决。

六.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但期以来,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却只有一把尺子——学习成绩,学习好则一好百好,学习不好则全被抹杀。只学习成绩,已经造成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两年的了解和观察,我认为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偏差其实是严重心理不健康行为,他们有时不是自控能力差,而应该是失控。因此,尽管我们很努力,我们不放弃,但班级中还是有极少部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个别迟到、旷课、逃课甚至离家出走,班主任的我“一拖一至是和几个科老师“N拖一”,都拖不动,何况是学生的“一拖N”呢!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目录】

1】【2周小山 严先元 编著《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M] .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