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九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5日

海口市第九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建校五十年来,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抢抓机遇,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积极创建海口市优质初级中学品牌,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强到优的跨越式发展,为学校饮誉海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海口九中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和谐、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九中优质初中品牌,根据《海口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本办学规划。

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海口九中位于海口市最亮丽的海秀路上,始建于1958年,原是一所完全中学,1996年因海口市教育布局调整,学校成为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75人,研究生课程班以上学历13人,本科学历188人。学校拥有5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719人,校园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为13650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多媒体会议厅和校园广播系统。目前学校除占地面积较小外,其他硬件设施均达到了示范性初中的标准。

二、学校发展的现有优势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办好“学生愿意、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初中教育为出发点,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解决好质量与特色、规模与定位、创新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规范化管理初显成效

学校秉承“明德、笃志、求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以人为本、发展个性、追求卓越”的教育思路,致力于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 学校还提出了人本管理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提倡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文关怀,重视民主协商;同时加强规范管理,讲学习、讲规章、讲自律。既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创佳绩,中考成绩连续三年排在全市同类学校的第一位,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上级肯定和奖励。

2、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在近年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校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实验。学校通过组织规划,创造性地开展课程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为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把课程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加强管理和研究,以课题统领整个教研活动,把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有机整合,体现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性、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促进课题研究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课改实验以来,我校申报立项了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6项,已结题5项,其中一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3、德育管理成绩喜人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创新德育工作途径,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品位,严管理、创特色,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实现了德育管理规范化的九中,在校园里礼貌用语多了,不良行为少了,“问题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勤思、笃学、求是、求真”的学风正在形成,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近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校获得了多项奖励:荣获全国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称号;全国德育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海口市校园文明风采展示活动金奖;海口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创新德育教育内容的深化研究》、《学生主体参与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已通过验收,《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创新德育教育内容的深化研究》的研究成果在评比中获二等奖。目前我校分别承担着“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和省级课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的研究工作。

4、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支有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强,工作有特色,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为此,近年来,学校通过组织校内外的培训、教育论坛、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教师全员考核、外出考察学习、师徒结对等多种有效途径使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校本培训效果彰显

我校以“海南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为契机,深入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在校本培训上,学校打破常规,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不拘形式,积极探寻好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得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有声有色。学校认真组织集中学习、交流讨论、写课后反思等多形式的校内培训,使教师逐步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风气,形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的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并定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逐步形成有计划的课题研究,争取申报立项,形成人人有课题,课题有成效的科研氛围。此外,学校鼓励教师积累经验,撰写专题研究案例和论文,并开展评比,予以奖励。通过活动,使教师们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更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6、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几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实力。学校先后改建了实验室、电脑室。建设了设备先进、技术高新的电教系统,建立了功能全面的多媒体教室,建成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广播网,建设了校园网,建成了标准高,实用性强的学校塑胶运动场和大型会议厅。

“十五”期间,学校圆满完成了“十五”发展目标,使学校实现了快速、跨越式发展,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背景分析

一、政策导向及优势

“十一五”是海南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指示,海口市委、市政府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海口市教育局2007年工作计划都强调海口市的教育要走在全省的前列;海南省和海口市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落实到位,国家和省市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海口市逐步改造“微型学校”等一系列政策和思路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海口市教育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办好我校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校多年形成的以人为本、整体推进、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以及学校拥有一批政治素质优良,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勇于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逐年提高的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科研兴校带来的丰硕成果,这些都为我校创建优质品牌初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声誉逐年提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学校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目前各方状况及需要调整和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现状

我校现有的师资现状为年轻化、女性多。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5岁,男女比例为37,学校在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教师不多,具有特级教师资格的教师在九中历史上还没有出现。

(二)生源现状

近年来,由于各重点高中学校纷纷复办初中,且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和师资队伍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倾斜,这些给我校生源质量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学校前几年超额招生带来的班额过大和教室紧张等问题,使得学校处在了发展中的瓶颈期。

(三)教育教学现状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需要不断提升,学校有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方面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尚有差距,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方面还有明显不足,全员德育的思想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执行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硬件设施状况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校园面积狭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学校的教学设施还比较陈旧。尽管几年来学校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但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得到改造和加强。校园面积狭小,现代教学设施没有配套,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是向我们提出了挑战。需要争取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九中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使九中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学校强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以“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富有“人文”特色,省内一流的示范初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是: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在“规范、发展、创新、特色”上下工夫,积淀校园文化底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塑造品牌,创造特色学校,打造“学校管理人文化、德育教育立体化、教学教研团队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九中模式,努力把九中建成“管理科学、师资雄厚、质量一流、校风优良、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海口市优质初中品牌,进而创建省示范初中学校。

三、具体目标及实施策略

(一)深化学校管理改革

学校管理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以党总支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认识学校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人,注重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关心人与关心工作相结合,完善学校各机构管理职能,建立以结构工资制、评聘分开制、业绩考核制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竞争机制,以多途径创建一个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教学氛围,创建一个民主、和谐、公正、公平、公开的校园氛围,形成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的良好局面,弘扬九中特有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九中精神。

具体措施:

1.创新民主管理机制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建立在“以学校发展、以教师发展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和充满人文精神的制度创新之上。学校将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让学校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轨道。民主机制包括校务公开制,学校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评议制,学校岗位结构工资制,教职工业绩奖励制。学校领导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管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一步推行校务公开,增强民主管理的力度和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巩固民主参与制度。通过教代会和各部门联席会议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群策群力办好学校。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有关布署,全面完成学校的岗位设置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较强导向作用的、适应学校办学思想的、能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人事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将逐步推行评聘分开,两级聘任、三级管理的学校内部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用人制度的改革重心下移,使学校的各职能部门有职有权,更好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学校将尝试推行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聘用制度,增强师资配备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使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3.加强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以“踏实、真诚、自律”的干部作风为准则,以专题培训、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及自学等方式,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大力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完善中层干部选拔的竞争上岗机制,实施年度干部述职制和工作考核制。学校将实施干部执行力工程,提高管理者及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合力。建设一个以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发展为本,有理论功底,有政策水平和有服务意识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将加强干部培训,采用校本培训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从而建设一支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关爱思想指导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的实施教师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计划的实施专项达标工程,以帮助每位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为用人指导理念,依靠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引进优秀教师,探索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各年级的均衡发展。

4.整合管理资源

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设“校长信箱”或“民主论坛”。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就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学校还将定期召开民主党派成员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各方面对学校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学校在校园网上开办“家长学校”,既丰富家校沟通的途径,又能及时获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和学校发展的建议。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课程培训,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不定期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来校指导工作。

(二)彰显德育工作特色

德育工作目标: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新的要求,站在比升学更高的层面来践行学校德育工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创建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工作机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措施: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校建立班主任岗前培训体系,依托省、市德育培训基地,编写九中班主任系列培训教材,使岗前和岗位培训形成规范和体系,以此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注重完善以骨干班主任队伍为核心的“师徒结对”机制,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还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为班主任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并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时给予高度重视。

2.强化教师师德和人文素质培养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和人文素质培养,我校把师德教育、人文素养纳入校本培训系统中,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水平。拟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同时把教书育人纳入到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进一步明确教师在课堂纪律和学风建设上的职责,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师德典型宣传,定期评选“师德标兵”、“先进教师”。

3.加强学科德育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主导作用,构建具有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和综合实践课程。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加强各学科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与“二期课改”结合起来,发挥教材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德育教育自然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4.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结合我校参与的全国“十五”重点德育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研究,为提高“学校、家庭、社会”这一立体形成网络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我校将分年段、分阶段逐步推进落实德育目标。其一,年级组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和活动,分层次办好家长学校,高质量地定期召开家长会,高标准地建设家长学校;其二,进一步密切与社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认真听取各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社区派出所、驻军部队等相关德育教育部门建立密切的德育伙伴关系。其三,开发社会德育资源,完善德育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5.构建充满人文色彩的德育模式

学校德育教育强调“师德示范、重在养成、注重实践”的德育模式,体现“人格育人、活动育人、传统育人”的理念。教师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感召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尊重学生,减少说教,注重在实践中的情感培养和自我教育。学校在总结德育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导内容,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开展切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并注重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民族意识、生命意识、公民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文化品质。

6.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学校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规范化,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研习,建立学生自我教育成长手册,建立特殊学生教育档案,创建网络德育,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在校园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中,我们准备组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爱护保护公物意识,养成良习惯,规范日常行为。在教师层面,注重总结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如何让学校德育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做人之道”成为学生的价值取向。精心设计和策划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让师生在这个节日庆祝活动中受到教育,有所收获。

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础,提升科学精神,增强人文底蕴;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养健康人格。

7.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特点,构建结构合理、理论联合实际、内容互补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体系,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校将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其一,结合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和重要仪式的文化内涵,开展各项庆祝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其二,发挥学生社团、科技创新活动、讲座、校史校训等文化载体的德育功能,深化和拓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联赛”、“创新科技大赛”等活动;其三,加强校园“金秋画展”和学生竞赛活动;其四,发挥学校50周年校庆活动的文化底蕴和辐射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其五,拓展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形成富有九中特色的德育实践体系,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校外是一块流动的广告牌。

8.深化德育科研

加强德育科研,注重德育研究的资源整合,加强与中央教科所和有关德育研究中心的合作,选择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研究重点课题,定期举办九中“德育论坛”,注重对《学生素质报告册》的研究。

加强对德育管理实效性的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争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上探索规律、积累经验。继续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研究,将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工作目标:学校将根据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深化课程改革,立足于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可选择性的结构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需求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特色学科,以丰富多样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九中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为载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形成优质高效的九中教学特色,以适应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创造潜能的激发。

1.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依据“有效”的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人,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备课是重要环节。学校将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通过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和集体备课的建设,经常进行诊断式听课,及时反思探索出一条符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更深入有效地实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形成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与文化品位。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为创建优质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学校将完善“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方案”,修正“教研组工作评价方案”,出台“研究型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试行学生网上评教,完善招生制度,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建设,完善学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力争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教师教案管理、学生基本档案管理、图书馆管理、教师业务管理等数据库的联网处理,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的优势,形成新型的教务管理模式。研究、建立与我校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有关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增设“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工作,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和评价。

3.完善学科教研组的建设

学科教研组依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制定每学期的课堂教学、课例研究计划,通过观课、评课、改课等多种形式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功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有效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各备课组每周开展“十五分钟教研论坛”活动,教师们研讨教学得失以引发思考感悟,实现全体教师们的教学经验、信息资源的共享,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4.加强学校特色教育

1)提高阳光体育实效

按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精神,克服学校校园面积小、运动场地少的困难,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体育教学常规,更新管理模式与教学手段。建立健全各类体育俱乐部,有层次地抓好各类运动团体,培养并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练,将体育俱乐部建成为培养学生兴趣,掌握技能技巧和发展体育各方面人才的场所。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使九中的每位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际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能够对自己喜爱的项目有较全面的了解和实践能力,能够将体育锻炼同生活学习相结合,形成受益终身的体育观念和能力。

2)加强学生艺术修养

加强艺术类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高水平专业兼职教师,加强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艺术类综合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研究,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理解人类生活情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创设学校美育环境,拓宽学校美育阵地,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营造学校美育氛围。学校的艺术团队活动要规范化、经常化,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学生艺术团队的艺术品位。举办高水平的学校文娱演出,邀请相关专家举办高水平、有针对性的讲座,在适当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演出和美术展览等。继续发挥九中合唱团的优势,不断提高学校合唱团的水平,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影响本市的重点学生社团。<, /P>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总结前三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效整合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的整合、渗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交往心理辅导、成才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辅导。同时切实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力争实现每个教师都是心理工作者的目标。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充分利用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处于省内领先的优势,继续以绿色环境教育为基础构建充满活力并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科技类教育课程及相应的教育活动模式。争取配置一流的科技教育设施,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性学习服务,建设高水平的专家讲师团,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与高校挂钩,与学术界联系举办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讲座,使我校的科技教育能够始终保持省内领先并争取在全国科技大赛中获奖。

5)强化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教育

注重学生劳动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强化对学生生活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争取每位教师都能开设一门选修课,指导一个科技活动小组。重视培养学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探究能力。开发《实验技能》、《家政》、《交通与生命》、《乡土科学》等有特色的拓展性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社区的配合下,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理解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观、考察、生存体验活动、小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以及社会行业体验活动,努力实现研究性学习与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三者的有机结合。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将建立一整套符合九中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凸现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试行学生网上评教,开通网络公开课评价系统。新招聘的教师将从业务水平、个人特长和组织能力、一专多能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学校还将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指导和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则要体现与时代发展、个体生命价值相协调的价值取向。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发展目标:以教师发展为本,打造与海南省优质初中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培养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发展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队伍。

具体措施:

1.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根据学校的定位、办学规模和课程设置,建立合理的师资结构,使教师的数量、学历、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与九中的发展和课程设置相适应。注重引进人才,聚集五湖四海之贤士,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在年龄结构上,按照学校的发展规模,要适当控制每年入校的教职工数量。其次,将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继续选派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和学历提高,加强校本培训力度,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受学生欢迎、家长称赞、领导放心、充满个人魅力、善于合作的新时代教师。

 2.建立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将依靠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导向和各种激励措施,使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合理。学校将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加强师德教育、业务培训,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其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骨干群体数量与质量的增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在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同时,积极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形成专业师资梯队。学校将启动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班主任”建设工程,三年评选一次“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班主任”,使他们充分发挥在教学教研和德育管理中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

3.建立教师科研工作的常态机制

学校将打造强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三年内所有学科达到市属中学一流水平,个别学科成为海口市强势学科。为此,学校将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加强与名校的交流与合作,在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教研成果的推广上要有新的举措。同时学校将开展教育教学的国际交流,拟聘外籍教师,增加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学校在已完成一批国家、市县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拟继续承担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科研课题,力争申报国家级课题2~3个,省级、市级课题3~5个,立项并完成校级课题20~40个。

4.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

学校将开展九中青年教师学习研究会的建设,定期对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进行培训,每年评选出“青年教师最佳发展奖”。建立中青年教师“教学论坛”,为中青年教师骨干提供展示个人教学风格和风采的舞台。让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第一线,接受锻炼和提升感悟,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从而脱颖而出。

(五)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把海口九中建设成为具有高品位的精神文化,规范科学的制度文化,民主和谐的政治文化,环境优美、设施精良的物质文化,行为规范、秩序井然的行为文化的优质学校。

具体措施:

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和激励功能。

1.建立校园文化的基础工程

在满足校园环境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实际,重点挖掘校园环境的文化教育价值,设计建设新的植物园,美化装修“教师之家”,选择一批既能展示我校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校园雕塑和橱窗等人文景点,按照既有齐全的现代化功能,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原则,设计规划校园和教学场所,建设和完善校内实验基地,打造具有九中特色的“人文校园”。继续加强网络硬件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建设高标准的“数字校园”,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水准,建设高质量的“绿色校园”。

2.构建良好的制度文化

深刻挖掘九中发展史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校史教育的瑰宝,教育每一个九中人要有“今天我以九中为荣,明天九中以我为耀”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学校将发展九中的优良传统,传承“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校风,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引领师生迎接九中建校50周年的到来。在积极探索发掘校园文化内涵,研究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人文精神为支柱的校园文化,逐渐确立以“以九中精神育人,以九中文化立校”的思想,构建整个和谐的校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建设精神文明文化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总要求,加强共青团、少先队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机制,继续抓好课外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工作,建立管弦乐队、文娱表演队、美术社团、文学社、校园之声,组织体育赛事(篮球赛、排球赛、运动会),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文娱体育美术和创新科技大赛等项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素质,展现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和风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加强良好的行为文化

校风建设要在挖掘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具有九中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良好校园风气,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建设“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教风,努力形成“明德、笃志、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

(六)完善校园现代化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的目标是:聚各方之力,创人和之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按照教育规律,遵循优美的原则,把海口九中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文化高雅、具有浓郁人文气息,有利于教职员工工作生活,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化精品校园。

具体措施:

1.加强绿色校园建设

继续加大校园在绿化方面的投入,建设生态化、环保型校园。加强绿色环保教育,完善校园绿化功能,维护学校的园林小品,打造空中花园,提高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水准,形成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争创海南省“绿色学校”。

2.加强服务校园建设

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采取招标形式,将学校后勤整推向社会,以达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的目的。学校根据后勤服务的实际需要,对基础设施、大型设备等给予资金支持,同时继续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确保后勤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十一五”期间,完成学校食堂建设,并尽最大努力,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努力改善教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美化教工居住环境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3.加强人文校园建设

充分考虑校园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要求,对校道长廊、教学楼走廊和花园等物质环境处理上,增加高文化品味的配套设施,强调对文化的暗示、隐喻和诠释,力求使师生在此环境中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激发对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欲望。使学校成为具有学术氛围、人文意蕴和创造风气的和谐校园。

4.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建设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的校园信息化系统,三年内实现班班通,两年内创建“海口市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在办公、教学、教务、后勤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继续完善各馆处、各学科办公室、学校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阅览室、图书馆的数字化硬件配备,继续加强学校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的开发利用,安装电子屏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形成覆盖全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教学交流等方面的信息集成系统,形成较强的对外访问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为教师教学和校园管理提供服务。同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形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校园信息化系统,实现校园的教学现代化、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化、服务多元化和管理信息化。不断丰富学校网站内容,加大网页的更新力度,使学校网站成为既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又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快捷平台。

 

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学校对“创建海口市优质初中学校”计划提出初步实施意见后,分四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20083月—6月全员共识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20087月—20097月全面实施,全员创建起始阶段。

第三阶段:20099月—20101月,实施工作中期自评和调整阶段。

第四阶段:20101月—20107月,创建海口市优质品牌初中完成阶段。

一、学校四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计划

(一)全员共识形成阶段(20083月—20086月)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规划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学校在教代会上对规划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修改,形成共识后,在全校自上而下、由下而上多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对规划的讨论和研究,以形成最大限度的共识。

在这半年的讨论和学习阶段,要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历史机遇,分析透学校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的基础情况,认识清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内容,树立起为创建优质初中共同努力的主人翁精神。

(二)全面实施、全员创建阶段(20089月—20099月)

这个阶段将是学校准备校庆的忙碌时期,学校将借校庆的东风,根据学校规划中的学校发展目标和工作要点,围绕学校的发展思路,实现学校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这个阶段更是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学校将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有能力、有水平的学校领导班子,引领教师队伍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同时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这是学校在进行跨越式发展中的关键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和谐和美化为打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奠定基础,从而保证对师生发展的服务,达到支持他们加快自身发展的进程。在学校工作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要重视学校的外部环境建设,提高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发展的认可度;学校还必须调动好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增强学校教职工对学校自身情感的依赖,让师生为是九中人而自豪。

(三)实施工作中期自评和调整阶段(20099月—20101月)

这个阶段学校将对一年半来学校创建工作的得失进行一个总结;其次,对后续工作进行讨论和研究,对规划进行修改和调整;第三,延请专家指点,借助专家的智慧,调整学校的后续创建工作,以减少工作失误;最后,做好调整规划工作。

(四)创建海口市优质品牌初中完成阶段。(20101月—20107月)

根据中期评估和学校的全面整改,按照调整后的规划文本,学校针对创建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围绕规划中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完成学校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实现海口九中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讨论,对目标的达成度作出基本一致的评价,经过专家评估和认定,力争完成学校优质初中品牌创建的完成。

二、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落实的可行性和最优化效果,学校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人事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十一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监督和考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的实施和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二)民主管理保障

学校领导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建设团结务实的学校领导集体和协作进取的教师队伍,将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变成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计划实施中充分依托“以人为本,同舟共济”的九中文化精神,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扬师生的民主精神和主人翁意识,让每个九中人都成为学校自强发展的主人。学校工会也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为规划的实施保驾护航。

(三)任务分解落实

学校规划领导小组将“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中,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主动性,同时,学校的规划监督考核小组定期对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阶段评估整改

学校规划领导小组在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的同时,将完成情况同每个学期的考核和奖励挂钩,学校请有关的专家对学校的规划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同时,了解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发展的认可度以及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查找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后形成新的修改意见供下个阶段实施用。

(五)整合社会资源

学校将努力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家长、校友等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投入,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发展规划中的各项任务,促进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已确定,宏图在构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作为以教育改革为己任的海口九中人,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历史机遇,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进取的意识,构建起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平台,努力把海口九中建设成海南省优质示范初中学校,开创海口九中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